在中国30年来的商业史上,史玉柱可谓是起落波折最大的人物之一,他的失败成为无数商业人士学习的经典“大败局”,而其失败后的成功又被无数人顶礼膜拜。史玉柱传奇的商业人生具备了太多的引人注目的因素,以至于我们都忘记了导致他失败与造就他成功背后的那些基本因素。
或许,失败后的重新成功更能激发人们的好奇。这这里,我们不妨看看史玉柱自己怎么解释自己成功原因的。他认为之所以能东山再起,是因为:“专一,十一年我做了三件事,我平均三年才做一件事,而且同一个时间我只做一件事。比起别人三个月做一件事,我更能聚焦,所以相对来说我的成功率会比别人高一些。我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失败我再接着做,就这么做,总能做成。”
与史玉柱相比,王文京的商海生涯缺乏明显的戏剧性。他一直处在财富的阳线上,企业也一直在向上发展。王文京认为自己的持续成功最重要的理由是,“比较执着,坚持做这一个行业。然后在这样一种环境里面,坚持了二十年。”
不少接触王文京的记者都喜欢这样描述他:软件是他至今一直专一的事业,甚至把“用友”等同于自己的性命。
然而,面对公众和媒体,王文京永远是西装革履、言语谨慎。用友公司和他的老板常被媒体称作“媒体毒药”,因为这家公司很少有惊人之语,也绝少有引人入胜的内幕。王文京用这样的话来说明自己应对媒体的窘迫:“他们总想让我讲故事,可是我又实在不会。”
尽管如此,王文京几乎能给接触过他的所有人都留下一个好印象:温和、谦逊、不张扬。他“呵呵”地笑起来时,甚至有些憨厚。用友有员工告诉到用友采访的记者说,“王总无论见到公司的哪一个员工,都会非常友好地微笑,没见他急过,也没见他怒过。”
《亚布力观点》试图让王文京将自己与中国软件业其他杰出人物进行比较,比如联想、东软的企业领袖,以及离开用友的苏启强和吴铁。王文京却说无法比较,他强调尊崇人内心的选择,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然而,温和、谦虚与低调只是王文京的一个侧面,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表面的但不虚假的呈现。在带领用友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王文京性格的另一面,一个不太为外人所知的一面。这个面向的他是坚毅、强硬和执着的。
如用友卸任已久的前任CEO何经华,对王文京的评价:“王总在谈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面带微笑,从来不用比较激烈的言词,非常温和。可是从我对他观察来看,他是非常firm(坚定、强硬)的一个人。”
其实第五级领导者往往就是这样的人:外表理性和平静的人,内心往往拥有大激情。在这个层面上,王文京无疑符合第五级领导者的特质。
王文京内心的激情或许可以通过以下他自己说过的话体现一二,“中国已经到了可以出现大型软件公司的阶段。”3年内成为国内企业管理软件和服务的最大供应商,10年内进入全球软件企业50强,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软件公司--这是今天王文京和用友的理想,也是他平静的外表下真正的激情。
王文京认为,中国软件业有两大机会--发展应用软件,为软件工程提供服务。当2000年用友的销售额只有3亿多元人民币,而全球软件业第50名厂商的销售额有5亿美元,但王文京有自己的固执和激情:“我会用一辈子去做用友,它会成长得很快。”
创业需要激情、需要付出艰辛,但更需要稳重,尤其在选择方向的时候。王文京说:“中国很多公司在做软件,但后来有很多没有成功,这并不意味着经营不好、资源不够,而是方向选择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