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名社30年,中国出版集团有一批著名出版社,名社30年发生的变化,通过名社30年的变化,看我们国家的出版文化,以及社会的一些转型期的情况,在出版界得到比较浓缩的、集中的反映。我们人民文学出版社前面出了蒋子龙的《农民弟兄》,还有果雷《南方纪实》,还有吴小波的《激荡人生》,《激荡人生》发行量比较大,跟《转身》这本书一样,有比较大的可读性的一本书,因此发行量会比较大。
中国出版集团有一个最重头的出版社,就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就是改革开放30年之际出版,耗时13年修订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有关中国出版集团改革开放出版的图书还有,改革开放30年出版的丛书,上海集中一批专家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社会改革和国际这五个方面,这五本书也是很有力度的一套书,中国出版集团作为出版业的国家队,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一定会很努力做好出版工作,讴歌改革开放30年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进一步探讨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国家今后的30年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湖南卫视记者:
这个问题也是问王老师和李晓华老师,关于李晓华老师的商业天赋这一块,商业天赋有可能是关系他遗传的因子、社会的因子,社会因子就是改革开放30年的大环境,王老师总结一下,李老师身上体现的遗传因子,是否占据一个比例,在这个社会因子里面,他的一个总结,对于将来的30年,对于年轻人的启示,请王老师谈一下,然后请李晓华老师再说一下。
王春元:
这是一个难题,你让我定性晓华的商业天赋这是一个难事,我有我自己的解读方式,我在书里面写了很有意思的一点,晓华是生长在北京的钱粮胡同,又变成菜场胡同,不是钱就是菜,他生活那两条胡同都是饿肚子的,钱粮胡同出了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是明朝的“海锐”,还有一个“张太言”??,我们除去时代大潮的因素不讲,晓华这样的商业才华,第一个是对他个人生命的不放弃,这是我接触过很多人的个人身上的禀赋,就是对于生命那样一种自我意识的尊重,有旺盛的生命力,这是遗传的因素。
遗传的因素是挤压造成的,我们很多人出位是挤压造成的,如果30年前晓华不是因为投机倒把,被东城区公安局给误判了三年劳教,把他的外经贸部食堂大厨子的工作给丢了,他不可能义无反顾南下广州,去倒那些东西,我是这么理解,听晓华的。
李晓华:
我觉得刚才春元讲的很对,因为从人生,不管是好人、坏人,所有经历人的一生都是很坎坷的,包括我也是,当时下海的经历等等,但是我觉得我非常感谢邓小平先生给中国人提供这么一个改革开放的发展平台,因为有了改革开放,刚开始你做生意,被认为是投机倒把,但是后来长途贩运,刚开始倒盐,现在叫做流通领域了,现在叫做生意了。这都是转身,刚开始大家认为做买卖被人看不起,现在看来你对中国经济做了贡献,这也是一种转身。我觉得现在大平台越来越好,做生意不会因为你守法给你背上你的罪名,让你去劳教、劳改等等,我当初因为卖了几块手表,被劳动教三年,后来提前释放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
这些精彩的章节在书里面都有,大家都可以看。
中国青年报:
李晓华先生,您作为改革开放30年第一代红色的企业家,应该是最有发言权和代表性,这30年前后,您觉得给中国普通人带来的最深刻的变化、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我指的是财富之外的,比如说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念、信仰等等精神层面的变化是什么,包括你自己的变化,30年前后变的是什么,或者不变的是什么?
李晓华:
您这个问题提得太大了,我就按自己的情况讲,我觉得30年的变化,首先我们的思维和理念发生重大变化,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解决一个温饱问题,我们不再捱饿了,不再受苦了,能过上小康的社会,这是一个追求的目标。随着改革开放,人们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说你仅仅能吃饱饭了,后来你不仅能吃饱饭,还要开法拉利,那就是说人们的思想和他的追求都有所变化,这在过去是连想都不敢想了,人的理念发生变化,人的精神境界发生变化。过去,你没法做慈善事业,因为你本身还很贫穷,后来做了很多慈善事业,捐资、助学、赈灾,那是因为你的经济条件改变了,思维也在改变,人们的精神境界也在改变,我想改革开放30年,对于每个人都应该在灵魂和他的思想意识和理念上都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变化。
主持人:
今天王春元老师《转身》的新书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来宾,谢谢各位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