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主剿派的胜利和晋升三边总督(6)
首贼闯王骁雄,屡被辽兵杀败,由湖广越汉中焚掠,秦中必须汝等秉力合剿,方可荡平。
祖宽受命之后,即传谕官兵,要他们踊跃助剿。十六日,祖宽率兵至临潼时,洪承畴又亲自犒赏兵丁,并部署进攻方位,下令“临阵不许割级,不许掠财,□获闯王者,重授上赏”。当祖宽到达西安时,又接到撤兵的命令。他遵命回师,看到来自盩厔告警的塘报,说高迎祥在黑水峪山里,距省城不过一百五十多里,要求迅速援剿。紧接着,他接到洪承畴密札:
朝廷费多少金钱,调兵费若干苦心,大贼在前,可因奉撤而卸责乎?必灭此朝食,始见戮力。
就是要祖宽配合洪的部下共同剿灭高迎祥部。祖宽奉命于二十日赶到盩厔县马朝地方。那时洪承畴亲自督兵同高迎祥交战,祖宽率部赶到,一起攻下高迎祥营盘,并生擒高迎祥。上面材料是李光涛在《论洪承畴的〈流贼败遁〉题本》一文中引用《崇祯年奏疏册》里的祖宽塘报记载的,应当比较属实。另一种说法是,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孙传庭在同高迎祥交战的时候,明军初战不利,参将李遇春被农民军击伤,败下阵去。洪承畴见战胜不了农民军,就对高迎祥实行离间计。高迎祥的部将干公鸡张二、一斗谷黄龙私下向明军投降。他们利用双方交战时的雨后大雾,乘高迎祥下马张弓射敌的机会,把他的马和部众向南拉走。高迎祥发现时,已成为孤身一人,他忙躲入草丛,但还是被官军抓到。记载虽然不太一样,但抓住高迎祥是洪承畴起了主要作用,这是很明显的。明王朝把俘获高迎祥当作一件大事,崇祯帝下令,将高迎祥献俘押入北京,随后又将他残酷杀害。
然而,高迎祥牺牲以后,明末农民起义并没有低落,李自成、张献忠的起义军在陕甘、中原以至湖广等地仍然十分活跃。崇祯帝决定任命有能力、有魄力的人任兵部尚书,以进一步镇压农民起义。他选中了杨嗣昌。崇祯十年(1637),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主张“必安内方可攘外”的总方针,决心下最大力量消灭农民军,认为农民军是心腹之患,主张在消灭农民军之后,再集中力量向东北用兵。于是他以三个月内消灭农民军为限期。杨嗣昌是杨鹤的儿子,其父当政时,对农民起义主抚,结果落得革职戍边,死于戍所。杨嗣昌同父亲相反,对农民起义主张以剿为主。崇祯帝看中了他,将他由宣大总督提升为兵部尚书,让他主持镇压农民起义。杨嗣昌新上任血气方刚,提出了“张十面之网”,三个月“灭贼”的计划。实际上,他并不很了解农民军的实力,也提不出合乎实际的镇压农民军的方案,只是徒说大话而已。
洪承畴对杨嗣昌的计划有看法,但怕追剿不利,受到朝廷处治,就下决心追击李自成。同年十月,洪承畴调总兵曹变蛟等在汉中击败李自成。李自成被迫退入四川。入川后,李自成大显身手,一个月里攻下三十八座州县,然后几路大军会合于省城外。崇祯帝得报,催促洪承畴入川。洪承畴忙率部进入四川。李自成在四川难于立足,就在崇祯十一年(1638)正月,北行入陕后又进入甘肃。洪承畴也自四川返回陕西,让曹变蛟等率部进入甘肃,追击李自成。洪承畴本人于五月中旬进驻秦州(今甘肃天水),对追剿农民军进行部署。从四月开始,在洪承畴的追击下,农民军连连失利,处于被动状态。“此月中,闯贼为洪所逐,足不得停。”洪承畴部下总兵左光先追击李自成甚猛,李自成处境危险。后幸好官军在马坞歇兵一日,李自成得以脱险,进入川、陕交界地区。洪承畴为此十分恼怒、懊丧,只好如实报告朝廷,请求处分。他在给朝廷的一份奏疏中承认了这个事实,他说:
第二节 主剿派的胜利和晋升三边总督(6)
洪承畴传
王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