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家世和传说中的少年时代(1)

         第一节 家世和传说中的少年时代(1)

   我国东南沿海的泉州地区,自古以来被称为“地灵人杰,名士众多”之乡,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代,涌现出许多对国家、对人民起着不同作用的历史名人。仅明清时期,就有进步的思想家李贽、抗倭英雄俞大猷、民族英雄郑成功、著名理学家李光地,等等。这些名人在历史上毫无疑义都是被肯定的;但也有一些历史人物属于有争议的,如对清初的名将施琅,虽然原来也有不同看法,但近些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关系史研究的深入,对他统一台湾的功绩,也给予了充分肯定。而历史上争议比较大的人物,要算明清之际的重臣洪承畴了。否定他的人称他为“汉奸”,清朝的统治者后来也把他编入《贰臣传》;肯定他的人,说他对清初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一位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臣。分歧如此之大,对洪承畴究竟应当怎样评价呢?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评说的课题。如果我们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以他一生的历史足迹来对他作出评价,结论自然会更为公允。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今福建南安)二十七都英山乡霞美村(今英都镇良山村)人。出生于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
  
  据《洪承畴墓志》记述,盛唐时期,洪承畴的先祖本姓陈,是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西安西北)人。唐玄宗时,官至太子太傅。后来,他因得罪了当朝权臣、宰相李林甫,谪贬至闽,死的时候,仍被封为国公,谥忠顺。从此,洪承畴的祖先就在福建英都落户繁衍。另一说是根据《武荣翁山洪氏族谱》的《谱记》记载:
  
  吾先世本姓陈,系河南光州固始县人也,唐景福间从王潮入闽。其后陈公洪进以漳、泉二州归宋。诸子在泉者世居郡城朋阳(今泉州北门外)及同邑嘉禾里(今厦门)。朋阳之裔相传于元初避乱入英山,是为我祖顺斋公。
  
  到顺斋公之子温斋公时,家道中落,入赘于洪姓人家,遂姓洪。洪承畴的曾祖父洪以诜,字德谦,是明朝中期的庠生,赠中宪大夫,累赠太傅兼太子太师、武英殿大学士。曾祖母林氏,累赠恭人、一品夫人。洪以诜的一个儿子,洪有秩,字懋庸,选贡生。他天资聪慧,博学多识,以文章自命,和同里的李文节、黄文简齐名,他们都为当地人所推崇。明万历年间洪有秩在赴试途中死于杭州,年仅二十九岁。洪有秩就是洪承畴的祖父,死后谥宗南公,后累赠资政大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夫人戴氏在洪有秩去世时还怀着孕,不久生下这个遗腹子,就是洪承畴的父亲幼迹公。戴氏孝敬老人,抚育幼子,六十年如一日,后旌表节孝,累赠夫人。幼迹公名洪启熙,字尔朝,庠生,性格庄重,以孝子名闻乡里,后来累赠资政大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洪承畴的母亲傅氏,累封夫人。
  
  这里说的累赠、累封,是由于洪承畴在明、清两朝官位显赫,因此恩及其父母、祖上,跟着受封赠。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官制习惯,这种封赠,并非实职。事实上,洪承畴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没有做过高官,家道中落,并不富裕。在洪氏宗族里,洪承畴居官显赫,在他之后,英都洪姓多有繁衍,详见洪氏世系表。
  
  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九月二十二日子时,洪承畴出生在外祖父傅员外家。那时,洪启熙家境贫寒,外出谋生。傅氏娘家经济宽裕,外祖父心疼女儿,就把傅氏接回家中居住。傅员外家在南安丰州古县城附近的锦田村。丰州早在唐代就设置过,是个古老的县城,风景秀丽,至今还留下不少名胜古迹。那时闽南一带有个陋俗,房子宁肯借人死,不肯借人生,怕把风水龙脉夺走。洪承畴出生在外祖父家,外祖父母知书比较通达,不大在乎这些事,但是承畴的舅舅舅妈很不高兴。洪承畴刚刚满月,傅氏就抱着他回到英都霞美村。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