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兴访谈录(11)

周玲:那是什么时候的事?

陈国兴:2002年。

张誉译:堰塞湖险情排除以后,有没有把那些灾民都迁回来?

陈国兴:没办法,还住那里。因为整个场镇里面是不能住人的呀,全垮了,淹了,需要消毒。现在还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在(山)上面,有的是移下来了,移到公路沿线,城镇里面是没法住。禹里的场镇究竟选点选在什么地方,建在什么地方,到现在也不清楚。

周玲:那么他们现在吃呀住呀都靠什么?靠政府救济吗?

陈国兴:全部靠政府。每一天十块钱一斤粮,这三个月过了以后看又是什么政策嘛。前天,禹里的党政办公室主任来了,我问了他一些情况。我问他们这段时间在干什么辛不辛苦呀,我毕竟走了……他们这一段时间在集中精力建板房。板房主要是建学校、医院。因为关内的各乡镇,除去白坭、漩坪,还有十个。这十个乡镇,现在有七个乡镇是没有办法建板房的。像关外的那些地方……我们所称的关外,就是北川县城以外,都可以住上板房了,而且也可以坐车。关内那是不行的。关内板房运不进去,运进去,损失太大。到目前为此,老百姓还没有一户人住进板房。

周玲:您说现在这种情况还有几个乡镇?

陈国兴:还有七个。

周玲:禹里是其中的一个?

陈国兴:禹里是其中一个。没法,板房运输就要走松藩、茂县,路相当危险。

周玲:您刚才说的有五千多人在三个安置点住着,那么其他的人呢?

陈国兴:其他的人都分散了,现在安置点上已经没有五千人了。

周玲:我的意思是说您不是有一万四千多人吗,那八千多人是怎么安置的呢?他们的房子不是也塌了吗?

陈国兴:政府采取了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自建过渡安置房,每户解决两千块钱,他们有些就自发地回去了,照顾自己的庄稼。民以食为天呀,他们还是要把自己庄稼护着,包谷种进去了以后他们要去管理呀。另外有几个村,地震以后出现了裂口,滑坡地带,像这种情况,就整村移出来,住在安置点上。这些村都经过省国土局组织专家鉴定,专家下去勘测,哪些地方属于危险地段,要滑坡,哪些地方比较安全,村村社社都去了的。

周玲:您的意思是说除了那三个安置点以外,其他都……

陈国兴:分散,都分散回家,有的在清理自己屋里的废旧物品,有的在搭帐篷。现在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建永久性的房屋了,都在打基础了。

周玲:您刚才谈到,除了武警邓参谋长以外,有没有其他的救援部队或者说志愿者组织到过你们这儿?

陈国兴:志愿者有。志愿者有送药品的,还有自发送粮食进来的。

周玲:大概总共有多少批次,或者说有多少人来过?

陈国兴:志愿者陆陆续续来的有四五百人吧。

周玲:他们第一批是什么时候进来的呢?

陈国兴:第一批是5月18号。

周玲:可以走进去?

陈国兴:可以走进去。从擂鼓翻山,走十几个小时的山林。

周玲:他们的帮助大吗?

陈国兴:嗯……能解决一些问题,帮助也不很大。

周玲(笑):他们主要是解决什么问题呢?

陈国兴:有的背的药品,有的是运的粮食,有的是在外面买的馒头(送来)。

周玲:问题是他们爬十几个小时进来,他们能带什么东西呀,带的东西不多呀。

陈国兴:他负重几十斤还是可以呀,三五十斤还是可以,是没有问题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