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分高兴,能把《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中译本介绍给中国读者,在向读者推介阅读这本书之前,我更希望大家关注此书的作者雷沙德·卡普钦斯基先生。非常遗憾,我自己没有机缘认识作家本人,但我年轻时的一位同窗好友,现在我们都在外交部工作,他曾经是卡普钦斯基的生前好友。我常听他给我讲起这位作家非同寻常的经历,使我对这位非凡的作家及其著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起初,这位作家最吸引我的是,他那令人钦佩而又震撼的经历。他不知疲倦地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和采访,他所到之处,总能发回常人没有发现的、引人入胜的各种事件的报道;他所涉足的地区,大都是令人生畏、望而却步的地方。后来我逐渐明白,他的旅行和采访不是为了寻求某种刺激和冒险。他说过的一句话至今深深地打动着我,他说:“那些令你着迷的国家会激起你对生活的激情,那些刚刚崛起的新大陆,尽管那里还存在着贫困和饥饿,但这一切都与对美好明天的憧憬相随。”
卡普钦斯基在自己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声名鹊起,成长为一位广受好评的著名记者、评论家、作家、诗人和思想家,并跻身于世界著名文学家之列。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几十种外国文字,多次再版发行,有的作品甚至再版过二十次之多,有的再版过三十次之多。当有年轻记者问他,他是如何取得这样辉煌成绩的,他回答:“要想在自己的文章中书写好每一页,就得认真阅读一百页别人就此问题发表的相关论述。”
在他的职业记者生涯中,1956年,一次偶然的机遇,他作为波兰《青年旗帜报》记者被派到中国来工作。卡普钦斯基在中国逗留的时间并不长,原因是当时波兰政治局势紧张,他被提前调回国。尽管如此,他还是显示出了对亚洲问题的兴趣,其中包括中国。他曾这样描述亚洲:“中国和印度人口的总和已经超过了二十亿,也就是说,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生活的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名是中国人或是印度人。从此可以看出亚洲问题的分量。”尽管在他的后半生,他更集中于关注非洲事务和拉丁美洲事务,但他对亚洲的兴趣从未减弱,他后来撰写的一本名为《帝国》的长篇报告文学,就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我希望,中国读者能喜欢《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的中译本,并有欲望再去寻找和阅读更多的卡普钦斯基的作品。同时我相信,在中国市场上会有更多的卡普钦斯基作品的中译本问世,以飨读者。我深信,乌兰博士将会把更多的卡普钦斯基的作品从波兰文译成中文。她精通波兰语,更重要的是她能领悟什么是“波兰精神”,同时她也理解现实的波兰,就是伟大的作家、波兰传奇式人物、世界著名记者卡普钦斯基在自己的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我热切期待并希望,乌兰博士将一如既往地从事自己热爱的译书工作,旨在使更多的中国读者有机会了解和阅读卡普钦斯基的其他作品。
感谢你乌兰,请继续努力!
波兰驻华大使:克日什托夫·舒姆斯基
2008年12月4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