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婺源吧

近日,我去了一趟婺源。

婺源满眼是农村的味道。它田是田,村是村,山不转水转,很合风水。村头多半有大樟树,树上有的贴着小红纸。田塍上慢腾腾走着的,是大黄牛,河里有撒网打鱼的船。巷弄里狗多,也有鸡,竹林里红来绿往,鸟声啁啾。而旷野上,路没有一条是直的,地没有一处不是绿的——种庄稼的地方,瓜是瓜,豆是豆,长得疯,而撂荒的地方,野草也蓬勃,里头还藏着各种小虫。我拍照片,钻过草丛,手臂痒得要命,一抓皮肤就发红。我给赶羊的大嫂拍照,大嫂双手遮脸,咿咿啊啊,完全是农村的羞涩。

李坑是婺源最经典的村。它一把年纪了,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中,处处可以找到古徽州的影子。风水墙,天井,雕满各种文化符号的门窗,床底下的木盆,巷弄里的石板,水池里浮着的铜盆,青苔漫布的深井,名人宅第里的字画楹联,等等,都是老祖宗的东西。走进一座古宅,我发现,有位妇女躺在床上睡大觉。这张床很古董,满身都是宝贝。这位妇女好奢侈,好大方。在另一座古宅,我看见,一排高高的门板,雕满了精细的故事,而前头横着一根竹竿,竹竿上色彩斑斓,晾着女主人的衣裳和胸罩,女主人虽然没有出现,但她怎样过日子,我知道。在一口古井边,几位青年还抄告我一首民谣:“一把扇子七尺长,张生买来送红娘,红娘打开扇子看,上面雕起十数行:一画桃园三结义,二画韩信追霸王,三画吕布戏貂婵,四画磨房李三娘,五画红娘通书信,六画张生跳粉墙,七画天上七仙女,八画仙人吕洞宾,九画九龙来戏水,十画童子拜观音。画了日头又画月,月里沙柁树一根。”的确,李坑的主人都是农民,他们骨子里坚守着传统,古朴已成为一种生活状态。难怪,有位少年端坐在临巷的小屋里看书,四壁挂满字画,桌上摆着文房四宝,而怪怪的木桶椅子,腰间开着口,里面塞满了书,其情景,俨然是一幅古人读书图。也难怪,溪口引进的那几条游船,生意清淡,有位船夫居然在打瞌睡。

李坑也恬静、安祥、快乐。它依山傍水,田垅青翠,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溪里满是两岸房子的倒影。溪上空架满了小桥。溪水欢欢地流,水草被拉得又细又长,小鱼窜来窜去,一拨又一拨。溪埠头,有妇女在洗衣裳,水被拨弄得噼啪作响。临溪的民宅,阴凉处,石阶上,不时见到三两个老人,坐在那儿聊天,夹有呵呵的笑声。我看见,有三个小孩扑在木板桥上钓鱼,没有钓竿,只有钓线和钓钩。还有,几个顽童在跳水,又喊又叫,其中有光屁股的,他们爱在桥上先来一个侧身翻,然后栽下溪去,于是,溪面上水花四溅。游客们在溪畔抢位子,争着拍照。他们眼中的李坑,自然是世外桃源,而收获的,自然是古风盎然的诗。我就拍了许多这样的诗。

婺源的江湾村也经典,它几乎是李坑的翻版。不过,江湾是江泽民的故里,多了几分神秘。江泽民的祖宅,大块已荒废,园子里长满野草。村里没有钱重建房子吗?不是,只是时间未到,抑或留个故事,想与历史挂钩。村北首有座山,山脚有一溜绿地,称龙脉,上头盖了长廊。长廊仿古,用料粗,盖得结实,只是梁柱上,光秃秃的,少了雕刻的名堂,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百把米,有点乏味。为什么不雕些故事呢?也是时间未到。村里建有江氏宗祠,还有牌坊、戏台,都是仿古产品,颇有气派。广场很大,站在那里留影,人显得很渺小。导游在宗祠里说些什么,我没有听。但我知道,她肯定会演绎这首民谣:“黟县蛤蟆歙县狗,祁门猢狲翻跟斗,休宁蛇,婺源龙,一犁到头绩溪牛。”自然,在古徵州六县中,婺源属龙,是最有名堂的,而这条“龙”就潜在江湾,江湾了不得!我站在宗祠“永思堂”正前方,孤零零的,朝大门外看,想象今后的热闹,眼前晃晃的,仿佛全是人,全是香火。我忽然明白,江湾完全是农民的作品,讲风水,讲排场,讲光宗耀祖,而在求神祈福方面,特别有耐心,有期许。因此,江湾留有许多伏笔,好戏在后头。

婺源好看的地方还很多,比如清华廊桥,比如大鄣山卧龙谷,比如鸳鸯湖、月亮湾,它们单挑都有实力。特别是清华廊桥,长一百七十米,宽七米,它是宋代廊桥的绝版。其桥下的碇步,一百多级,拾步而过,流水淙淙,耳边回响的全是田园牧歌。廊桥又名彩虹桥,古代学子们进京赴考,或金榜题名,仕子们离乡赴任,徽商们出门远行,都要经过这里讨口彩。婺源所以名人辈出,文风鼎盛,“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当地人都说,这全是借了廊桥的彩。什么叫农民意识?什么叫耕读文化?廊桥是面镜子,这正如它的倒影,深邃、坚韧而永远。我注意到,不论在廊桥,在卧龙谷,还是在李坑,在江湾,水都很长,都很旺,而水中的红帅鱼,随处可见,它们真的很帅,总是顶着水流,停在水中,像蜻蜓一般潇洒。自然,婺源拥有如此灵性的水,难怪土地滋润,田庄景气,农人怡然,书香四溢;难怪站在水碓房里,听水车嘎嘎转动的声音,我脑子里满是舂米、捣年糕的景象,而心中涌动的,不仅是成片成片金黄色的油菜花、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更有那嘹亮而绵长的山歌和田歌……

都说婺源是中国最美的乡村,是中国最后一个香格里拉。我却说,婺源是农村,农村在婺源。你想看农村,想看真正的农村,想寻找农村的根,想重温农村的梦,那就去婺源吧。

二○○七年七月十日于乐成马车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