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昆阳(4)

通过昆阳之战,我们发现,刘秀的军事才华是非常突出的。昆阳之战之所以能够成功,和刘秀有很大的关系,他有三点突出的表现:

第一、不言弃。这也是他在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出来的特点。昆阳的将领一开始是不准备守城的,危机的情况下,能够做到不言弃的人很少,史书上只提了刘秀,虽然可能会存在夸大,但至少可以说明刘秀是坚持不言弃的人中的一个,并且是很关键的一个。

第二、不慌张。刘秀在危机的情况下,头脑始终保持了高度清醒。面对困难,很多人的感觉都是一下子全懵了,人只有在高度清醒的状况下,才能做出正确的决断,比方说搬救兵、传假信,都是很理智并且很实用的。

第三、不胆怯。刘秀第一次在战场上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敢,“见小敌怯,见大敌勇”,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一般人恰恰相反,都是“见小敌勇,见大敌怯”,只有群胆,没有孤胆。刘秀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说明了他内心的强大。

其实困难就像弹簧,你越弱,它越强。比如巨无霸,带着那么多猛兽,你要是害怕,你就是被它夹住的肉;你不怕,巨无霸不过就是一个汉堡,几口就可以吃掉。

昆阳之战是不是只靠刘秀的这三个不,就可以取得胜利呢?毕竟,以一万多人的总兵力,对阵王莽的四十二万大军,取得大胜,除非这一万多人都是孙悟空。客观地说,昆阳之战,刘秀之所以能够取胜,还有三个原因,这三个原因来自王莽这支大军的本身。

第一,因为王莽不行,所以统帅不行。主帅王邑是王莽亲叔叔的儿子,但是王邑的亲哥哥是被王莽杀害的。当时王莽还是安汉公,因为王邑的哥哥和他不是一伙的,就把他杀了。所以王邑虽然位居三公,对王莽却一直很害怕,曾经好几次要辞官。另外,王莽这个人好大喜功,所以,王邑才会那么急功近利,非要踏平昆阳才行。严尤也是对王莽很有意见,事后说王莽这个人既要牵着狗不放手,又要狗去咬人,怎么行呢?

第二,因为统帅不行,所以术略不行。在这次战争中,严尤两次提出了正确的战略,但是王邑都没有采纳,战略上出现了重大的失误。另外在战术上,虽然有着四十二万兵力,王邑两次和刘秀直接交锋,却都是只派很少的人,放着巨大的优势不用,白白损失了兵力,导致了最后的全军溃败。

第三,因为政策不行,所以士气不行。为什么王莽的四十二万大军的作战能力不够,因为从中下级军官到士兵,对王莽的意见是很大的。早在几年前,军饷就是王莽部队的大问题,公元20年的时候,就达到“食无见谷”的程度了,军饷也总是被克扣或者拖欠,谁愿意给王莽卖命啊?

所有原因背后的深层原因,就是王莽的政权没有了社会基础。

汉军取得昆阳大战的胜利后,震惊了全国。全国各地的豪杰,纷纷起兵,杀死了当地的牧守,自称将军,并且使用汉朝的年号,等待着更始政权的诏命。一个月之内,几乎全国都叛离了王莽的政府。在汉军的形势一片大好时,却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对崭露头角的刘秀来说,可以说是一次非常大的打击,因为这件事,刘秀在昆阳之战中这么大的功劳,他自己一个字也不敢提。

刘秀九岁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母亲也在他起兵前夕去世了,二姐和二哥都死在了小长安的战场上,现在,他又要面临着一次与亲人生死别离的痛苦,并且这一次,潜伏着非同寻常的危险。刘秀的大哥刘 被杀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