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事发生在他即位这一天。公元23年二月辛巳日,在淯水上沙中临时修建的坛场,更始帝刘玄第一次面对群臣,搞了一次阅兵,但他吓坏了,满面羞愧,满头大汗,用手比划半天说不出话来。
第二件事发生在汉军攻占了长安之后。刘玄到了长乐宫,坐在气势磅礴的宫殿里,大臣们在下面站好了,等待皇帝发话,结果刘玄又害臊了。他“俯首刮席不敢视”,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不敢抬头和大臣们正视,眼睛在地面上扫来扫去,像是在看大臣们都穿多少尺码的鞋子。就这么过了半天,刘玄才开口说话,不开口还不要紧,一开口雷倒众生。
刘玄问:“各位将领,打下了这么大的城市,都抢了多少东西啊?”这个绿林皇帝最关心的问题,竟然还是抢劫的成果。可这时候的皇帝身边,不光是跟着他打天下的草莽英雄,还有过去就一直在宫中做官的侍臣。这些侍臣里,有的甚至都经过几朝天子,就没见过有这么说话的皇帝。
所以按照史书上对这个更始帝的这些描写,刘玄就不是刘玄,是刘太悬,悬之又悬。但是,刘玄当皇帝的前后反差很大,让人几乎感觉不像是一个人。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曲笔》中,就对史书上刘玄的形象表示怀疑。他认为,《后汉书》上关于刘玄登基那一段文字不可信:刘玄在微贱之时,就知道找人为弟弟报仇,虽然没有报成,但还是有胆识的,另外,他通过诈死营救父亲,也不是一般人就能做到的。走投无路,落草绿林,也算是一条英雄好汉,怎么会在贵为人主的时候变成那副德性呢?
历史是有曲笔的:
作者曲笔阿时,独成光武之美。(刘知几《史通》卷七)史书通过对刘玄的猥琐描写,衬托刘秀的高大形象。另外,也能让人为刘 打抱不平。刘知几的话是很有道理的。那么史书是不是在捏造事实、凭空编造?
也不是。史书上写的那些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说刘玄登基“羞愧流汗,举手不能言”,他毕竟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第一次走上皇帝的“溜光大道”,难免会有一些紧张,谁知道皇帝应该怎么说话才合适?皇帝上台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虽然他祖上是皇帝,可他自己毕竟没见过皇帝,他周围那些人也都没见过,咨询谁呢?另外,刘玄曾经是一名逃犯,突然成了皇帝,思维系统需要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人的思维系统也是有惯性的,过去走路都溜墙角,进门先回头看门后,跟打真人CS似的,一下子就变成九五之尊,难免会表现出一些二百五的范儿。至于在长安的时候,刘玄问大家抢了多少东西,也有提醒各位将领的作用。绿林好汉烧杀抢掠惯了,你们到了这么大的城市,还是这样吗?这也可能是有目的的。
其实,刘玄和刘秀倒是有一定相似之处,就是相对都比较低调,只不过,刘秀的低调表现的是低而不卑,刘玄则显得过于卑,让人马上就想起那句话:卑微之人必有龌龊之心,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另外,这时候的刘 虽然功不可没,但是命运当中存在着很多不一定,在刘 没当成皇帝这件事上,就有四个不一定:最早发难的不一定是笑到最后的;最先联合的不一定是最会团结的;最有名气的不一定是最能服众的;最卖力气的不一定是得到最多的。
其实,在刘玄被立为更始帝的背后,有一个我们经常遇到的理论——斗鸡博弈。
一九 斗鸡博弈斗鸡博弈,顾名思义就是两只公鸡狭路相逢,谁也不服谁,就开始掐,你咬我一口,我蹬你一脚。但是,如果是都照死掐,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这只鸡眼被啄瞎,那只鸡腿被掐折。那么,这次斗鸡即使决出胜负,也没有了意义。所以,斗鸡博弈里存在两个均衡点。这两个均衡点是以数学家纳什的名字命名的——纳什均衡点。均衡点的位置就是一方胜利,前进一步,一方退缩,做一些让步。点不再是居中了,而是黄金分割。因为两败俱伤肯定是双方都不愿意选择的结果,双方都希望能在自己损失最少的情况下得到最多。所以,最佳的结果是一方强硬小胜,而另一方则妥协小败。这时候,双方都会自觉遵守纳什均衡,这也是斗鸡博弈的最优策略。
汉军立皇帝的过程,就是一个斗鸡博弈的过程,并不是刘 和刘玄之间的斗鸡博弈,而是汉军里面的宗室子弟力量和绿林军力量的博弈。双方都希望能找到一个代表和维护自己最大利益的人,让这个人来当皇帝。按照《后汉书》记载,在立皇帝的时候,也有不少人认为刘 很合适,但是绿林军希望立刘玄:
(绿林军)乐放纵,惮伯升威明而贪圣公懦弱,先共定策立之。(《后汉书》卷一四《刘 传》)绿林军平常放纵惯了,军纪比较涣散,觉得刘 过于严厉,而刘玄比较懦弱,容易控制。所以,他们决定立刘玄而不立刘 。斗鸡博弈就开始了。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互相试探的过程。都要试探对方是不是比自己强,强的话我就妥协一下,妥协到什么程度,要看对方强硬到什么程度。同样,强硬的一方也要试探对方可以妥协到什么程度,不能把对方完全逼到绝路上,那样的话也只能两败俱伤。
我们来看看绿林军和宗室子弟双方的实力。汉军里,绿林军有三支部队:新市军、平林军和下江军。宗室子弟有一支部队,就是柱天都部,笼统地说,宗室子弟的势力最多占四分之一。
宗室子弟肯定是愿意让刘 当皇帝,新市军和平林军都不主张立刘,只有下江军的王常愿意立刘。看起来,这属于二比二平,但是下江军里面也有分歧,除了王常之外,别的将领也不希望立刘。所以刘 就处在了劣势。
在刘 还在宛城打仗时,绿林军就已经商量好了立刘玄,之所以立刘玄,也是他们所做的一个妥协。刘玄也是宗室子弟,不是绿林军的草根将领。论血统,和刘 一样。刘玄在绿林军里干过,在宗室子弟里是和绿林军关系最紧密的,所以绿林军的将领认为,我们立刘玄,大家都说得过去。
刘 得知这个结果,当然是完全不同意的。但是他也考虑到,目前的形势自己并不占优。所以在舂陵的会上,他说了一番话,不是说不能立刘玄要立自己,而是说我们暂时没有必要立皇帝。“你们说立皇帝这件事,立的也是我们宗室的人,都是一片好心。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第一,山东那边的赤眉军现在也发展了十几万的规模,要是知道咱在这边立了皇帝,他们肯定着急,恐怕在那边也要立一个。这样的话,王莽还没有灭,又冒出两个皇帝来,自己就得跟自己人打起来。互相一折腾,恐怕就让王莽坐收渔利。第二,历史上先立皇帝的,后来很少有能当成的。所以,咱还不如先称王,要是将来赤眉那边立了皇帝,那个皇帝要是不错,咱也可以跟着他们干,要是他们不立,咱们就等打败王莽后,再立皇帝,让赤眉跟咱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