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1)

   儿时(1)
  
  我的名字叫做百合,生于清道光三年六月的第五天。我的家乡浦尾村在湖南省的永明县,素有“光明之城”的美誉。这里的大多数居民都是瑶族后裔。孩提时从外乡来的说书人口中得知,瑶族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朝便来到此地,而绝大多数的族人是在之后一百多年为了躲避北方蒙古大军的入侵而逃难到此。虽说我们这个地区从未富庶过,但也鲜有贫瘠到让女人们下地干活的地步。
  
  我们一家属彝氏家系,是最古老的瑶族部落的一支,在当地分布极为广泛。我的父亲和叔叔向住在本省西部的一个有钱的地主租借了七亩地来种植稻子、棉花、芋头和其他一些家用作物。我家的房子是当地典型的两层朝南建筑。楼上的屋子专门用来给女人们聚会以及作为姑娘们的闺房。底下的正屋两侧分别是各家的住宅和关养牲畜的专用屋子。牲畜房里总是放满了鸡蛋、橘子,还有挂在正中横梁上的一串串晒干的红辣椒。之所以要将这些辣椒高高挂起是为了不被老鼠以及饲养的鸡和猪糟蹋了。我们在底下正屋一侧的墙头放了一张桌子和几把长凳,对面一侧的墙角便是母亲和婶婶做饭的灶头。因为这屋没有窗子的缘故,在天气暖和的季节我们总是把沿着巷子的大门打开,以便通风和采光。除了正屋,其他的房间都很小,我们的脚下便是这硬实的黄土。就像我所说的,人和牲口可以居住在一起。
  
  对于我而言,我从未想过自己作为一个孩子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快乐。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孩,生长在一个平凡的村庄的一个平凡的家庭。我从来不曾知道这世上还有另外一种活法,我也从未为此而忧虑。但是有一天,我开始对周遭发生的事物关注并思考。那一年的我刚满五岁,感觉自己好像跨过了人生中一个巨大的槛。那天天不亮我便醒了,同时也带着一个从混沌中苏醒的大脑。头脑中些许的躁动让我对那天所看见和经历的一切格外地警觉。
  
  我睡在大姐和三妹中间,醒来的我张望着睡在屋子另一头的堂妹美月,她和我同岁,此刻她还没醒呢,因此我也躺了下来,等到姐妹们有点动静。我把脸朝着我的大姐,她比我大四岁。虽然我们同睡一张床,但我并不非常了解她,直到有一天我和她一样也裹起了小脚,登堂入室和那些女人们在一起。我很庆幸没有朝着三妹的方向躺着,我总是认为既然她比我小上一岁,她实在是渺小得微不足道。而且我也不认为她有多么喜欢我,不过我们彼此间的冷漠只是为了掩饰彼此的真实渴望而戴上的面具。因为我们都想争夺父母的关爱。我们都想每天和大哥呆在一块,他可是长子——家中的宝贝。和美月在一起我从未感受到那种嫉妒,我们是好朋友,我俩出嫁前一直都可以粘在一块,我俩很开心。
  
  我们四个小姑娘其实长得很相像。每个人都有一头乌黑的短发,非常地瘦,而且身高也相差无几。我们几乎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区别的特征,除了大姐嘴唇上有粒痣;三妹的头发总是丝丝打结,因为她不喜欢妈妈给她梳头;美月有张明月般漂亮的脸蛋,而我呢因为喜欢奔跑腿脚长得特结实,同时我的手臂也很粗壮,因为我常常抱着刚出生的小弟弟。
  
  “姑娘们!”妈妈在楼下唤我们。
  
  她的声音足够把其他几个睡着的叫醒,让我们所有人都起床。大姐匆忙穿上衣服下楼去了。美月和我会比较慢,因为我们不仅要把自己的衣服穿好,还要帮三妹穿。然后我们便一起下楼,楼下婶婶正在扫地,叔叔在哼着清晨的小曲,妈妈把二弟用布裹好背在身后,把最后一点水倒入茶壶里加热,大姐在切青葱,那是为了煮米粥准备的。我的姐姐平静地看了我一眼,在我看来,她是在向我昭示今天早上,她已经赢得了全家人的认同,并且一整天都会过得顺顺当当。我心中隐隐作恨,没有意识到她在我眼里的那种沾沾自喜是类似于一种无趣的顺从,那将是她出嫁后的命运。
  
  “美月!百合!过来,快来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