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将庐山行踪(2)

8月23日下午6点,白崇禧来山。按照常规,白部长应该首先谒见蒋介石,无奈马歇尔于同一天上山,特使有太多的吩咐与蒋介石交代,那两天蒋介石的主要精力都给美国特使占满了,白崇禧一些深思熟虑的看法和建议,蒋介石并没有太多的兴趣。1946年的白崇禧与1927年的小诸葛,个性已收敛许多,看起来心若止水。庐山方志记载,白崇禧在山上,8月25日招待记者,大谈特谈电化国防教育计划。记者请他谈一谈国共战争问题,白部长一语双关地说,那是陈诚参谋总长的职权所在,其他人参议,有僭权之嫌。白崇禧的话自然直接表示对陈诚的不满,同时为李济深说句公道话。应蒋介石的再三邀请,1946年7月31日,李济深上山。想不到受到蒋介石的轻慢和冷遇。直至8月9日,官邸才安排李济深与贺国光、李叔明、《申报》发行人陈景韩一起与蒋介石见面。李济深是国民党的元老,是蒋介石南京政府成立的坚决支持者,没有李济深和两广做坚强后盾,就没有南京政府的顺利成立,就没有与武汉政府有效的分庭抗礼,自然也没有蒋介石今天的“国际地位”。在西安事变的解决中,如果不是两广坚持和平解决,何应钦亲日派的战争手腕恨不得将蒋介石化成肉酱?但抗战胜利了,那些忠心报国、秉言直书的人,都被蒋介石晾起来,这就是蒋先生的民主?白崇禧深为蒋介石的胸襟感到不安或不测。可记者请白将军多谈几句,他又不谈了,以请看电影、招待茶点中止问答。

据说,李济深这次上庐山,曾写下十九次的《国事意见书》致蒋介石,详陈中国现实问题,指责蒋介石的现行政策发动内战违背了孙中山先生的政策。李济深在山上曾写下两首诗,表示此时的忧郁和愤慨:

左图:李济深庐山诗手迹其一:

万方多难上庐山,为报隆情一往还。

纵使上清无限好,难忘忧患在人间。

其二:

庐山高处最清凉,却恐消磨半热肠;自是生成庸俗骨,从来不惯住仙乡。

李济深于8月中旬下山,白崇禧于8月下旬下山。

在李济深上山前两天,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副院长周钟岳同来山。此时的戴季陶由于风湿病严重,行动不太方便,加上爱妻钮于1942年9月16日在重庆病故,心情郁闷,山上处处都是昔日夫妻相偕敬佛的旧影,不能排解。太虚法师在1944年8月在重庆轻度中风,抗战胜利后,辗转京沪,难以上山。戴季陶更觉惆怅,便对周钟岳说,“吾此次特来辞行。”对其他似乎看破了许多。驻牯新闻记者访问他,对时局有何高见。戴季陶回答:“低见都没有,何况高见”。记者又问戴院长近读何书。戴季陶感叹一句:“我是无书不读的。”是指书都被日本人烧光了,还是指其他?信佛的戴季陶句句话都充满禅机。

8月30日吴铁城、张厉生国共和谈五人小组会议政府代表等到山。8月30日,吴忠信上山。

9月1日,首都卫戍司令汤恩伯上山述职。同日,冯玉祥赴美考察水利临别前在上海《大公报》上发表致蒋介石的一封公开信,再次劝阻停止内战,实现民主和平。

9月5日,陈诚再次抵山,当时三青团“二大”会议即将进入最紧张激烈的时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