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里有四个福音使者:马太、马可、路可和约翰,他们专门传达来自上帝的好消息(福音)。全世界有无数人听了《马太受难曲》后皈依基督教。因此,在基督教里,巴赫经常被称为“第五福音使者”。
然而,对于传统新教徒来说,如此华美壮丽的音乐显然喧宾夺主。首演后马上有贵族寡妇抱怨说:“难以置信!上帝保佑你们这些孩子!这简直像在歌剧院里演喜剧!”
巴赫音乐用时过长,素负恶名。他在魏玛时就经常遭教徒投诉,以致他应聘莱比锡时必须向议会发誓:“为确保教徒礼拜时真心面向上帝,音乐演奏绝不过长,绝不会弄得像歌剧一样,而只是用来激励信徒内敛静思。”
《马太受难曲》全本演出时间超过三小时!议会怒不可遏:五年前就因《约翰受难曲》太长而批评过巴赫。当时他发誓要改过。可《马太受难曲》比《约翰受难曲》还长!
还有什么比屡教不改更能让领导抓狂?
其实《马太受难曲》并非音乐史最长。一百七十七年后(1906),马勒的《第八交响曲》上演,歌手和乐师加起来将近千人,获称《千人交响曲》,而其效果却显然不及只有教堂乐队和唱诗班的《马太受难曲》。此外,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长达十七个小时,在德国拜罗伊特音乐节上要连演四个晚上。
《马太受难曲》无疑是巴赫宗教音乐的代表作,纵观音乐史,只有莫扎特的《安魂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D大调庄严弥撒》及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略可望其项背。
《马太受难曲》的演出显露托马斯唱诗班的质量问题。巴赫严重超时之后还伸手要权,要求参与录取学生,以保证五十六名参加演唱的学生中起码有三十六人具有音乐天赋。此外,他恶习不改,又跟领导算帐。
列位看官须知,声乐艺术在欧洲历来属于高消费,今天在德国演唱一部康塔塔宣叙调男低音,每次三百欧元(三千元人民币);演唱《约翰受难曲》加倍,演唱《马太受难曲》,起价八百欧元。可托马斯学校唱诗班完全免费!巴赫还举国王的唱诗班为例,指出他们的工资是自己的四倍。
说到算帐,整个议会加起来也算不过巴赫。
录取学生,有无数的利益和权力在其中博弈,巴赫这个仆人居然想在其中插一脚!议会老爷们宣布:“唱诗班教习简直无可救药!”他们指出巴赫经常度假,合唱练习太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而且,还让别人代上自己的拉丁课!在议会专题会议上,议长史客路一锤定音:“唱诗班教习德才皆缺!”决议:既然巴赫抱怨工作太繁重,与他的工资不对称,那就减少他的份外工作。
巴赫基本工资一百金古盾,远低于魏玛的一百五十金古盾和葛屯的四百金古盾。不过聘书明确托马斯唱诗班参加红白喜事演奏的红包统归巴赫,大大超过基本工资。1730年巴赫给艾格格写信时曾抱怨头一年莱比锡“空气实在太健康了”,以至他“在普通葬礼方面少收入了一百三十金古盾”。正常年景他从红白喜事中通常能拿到九百金古盾。
可现在议会决定减少他的“份外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