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冠军路(6)

打球每天都在输赢中度过,小亚萍输赢球的晴雨表就是她的嘴巴,赢了球,她笑得合不拢嘴,输了球,她把嘴撅得老高。母亲就逗她:“瞧你撅着嘴,都能挂个油瓶了。”

邓大松是一个胸有大志的人,自从干上了乒乓球专业,就一心想当世界冠军。他练就了一身好技艺,可中国的乒乓球人才太多了,他没有实现当乒乓球世界冠军的梦想,他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儿子建平身上。建平是个争气的孩子,居然一直打进了河南省队。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邓大松起初并没有对女儿在乒乓球上抱多大希望,可女儿在乒乓球上表现出的灵气却令他叹为观止。瘦削的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却有着超人的毅力,她在两条腿上分别绑上了斤重的沙袋,在乒乓球台前左右蹦跳着。一天下来,胳膊疼得连筷子都拿不起来,腿肿得一按一个坑,手掌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可她从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邓大松在心里念叨着:这丫头有种!

他坚信女儿是块干运动员的材料,就把自己多年摸索出来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女儿。女儿非常争气,球艺日新月异,总能给父亲一个惊喜。亚萍的坚韧执著使她少年早成,很快就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10岁就在河南省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她欣喜若狂,托爸爸给自己报名参加河南省乒乓球队。她觉得自己拿了全省少年冠军,进省队理所当然。晚上,爸爸从单位回来了,一进家门,她就扯着嗓门迫不及待地问:“爸,省队要我了吧?”

爸爸用疼爱的目光注视着女儿,半晌没有说一句话。爸爸平时不善言辞,惜字如金。她摇晃着爸爸的胳膊急切地问:“爸,您怎么吞吞吐吐的,省队肯定要我了吧?”

爸爸无奈地叹了口气,缓缓地说:“亚萍,人家嫌你个子矮……”

两行热泪从她的眼里夺眶而出,爸爸急忙安慰女儿:“亚萍,现在乒乓球人才很多,哪个教练不愿意挑条件好的苗子,你要理解人家。”

她倔犟地说:“电线杆子倒高,能打球吗?”

爸爸说:“亚萍,你要冷静。你再想想,个子矮打球没有发展前途,你付出了未必能有好结果。如果想走专业运动员的路,肯定就要放弃学业。放弃了未必就能成功,进不了省市队将结束运动生涯。你学习成绩很好,如果不当运动员,你一定会考上好大学,你到底要走哪条路?”

她说:“我只有一条路——当运动员!”

爸爸严肃地说:“亚萍,爸爸就问你一句话,你认不认这个头?”

她脖子一昂蹦出了两个字:“不认!”

爸爸斩钉截铁地说:“好,别人说你不行,你就要自己争口气,进郑州市队!”

1983年,10岁的小亚萍离开家来到了郑州市乒乓球队,边读书、边打球。小伙伴们经常去附近一家旱冰场玩,父亲一直不让小亚萍去,怕她受伤影响训练。有一天,她实在抗拒不了诱惑,和几个小伙伴偷偷跑去溜旱冰。父亲到宿舍找女儿,一看她不在,顺藤摸瓜找到了旱冰场,见到女儿,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就是一顿狠撸。从小到大,小亚萍从来没见父亲发过那么大的脾气。在领她回队的路上,父亲越说越生气,照着她的屁股踹了一脚,这是小亚萍一生中唯一一次挨打。她知道父亲是爱之深,恨之切。

从那儿往后,小亚萍再也不敢偷着滑旱冰了。她打球悟性强,善于总结,在球场上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杀气。她痴迷于乒乓球,走在路上右臂还经常做挥拍动作,晚上躺在床上,还在喊着:“杀!”“好球!”

她简直是为乒乓球而生,只要一站在乒乓球台前,她就放射出耀眼的光芒。1986年,13岁的邓亚萍荣获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第二年入选国家青年队。到北京后,父亲经常给她写信,叮嘱她要刻苦训练,早出成绩。

1988年,15岁的邓亚萍再次获得全国青年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她心里敲着小鼓:自己进国家队手拿把掐。过了些日子,她果然如愿以偿。在队里,她偶尔看到别人对着自己指指点点,慢慢地才晓得:在自己能否进国家队这个问题上,乒乓球队教练组专门召开3次会议讨论,还发生过激烈的争执。某些人说:“邓亚萍个子那么矮,有什么发展前途?”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