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中国建筑史光辉的一页(5)

   鸟巢:中国建筑史光辉的一页(5)
  
  在瑞士的3个月,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讨论外罩的结构。结构一旦完成,建筑师们的设计就完成了,最后他们找到了一种编织式的结构,有点像自行车辐条的编织情况,48根大梁沿着中间的开口相切,然后一下下向后编织起来。
  
  建筑师们整整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鸟巢的概念设计。仅初步设计就修改了3个月。鸟巢的设计基本完成后,一步步按照它的功能逻辑、结构逻辑、美学逻辑,达到一个由内到外的设计结构。李兴钢觉得赫尔佐格是一个艺术家型的建筑师,直爽、感性、快人快语,有着艺术家的天真;而德梅隆则是一个理性、缜密、操作能力强的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大家突破了文化隔阂,各抒己见。双方都感觉到对方的重要作用,互相尊重,合作得非常愉快。英国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的创始人是悉尼歌剧院的结构设计者,这家公司在鸟巢的结构方面做得相当出色。
  
  概念设计是伟大的创意,要把设计变成现实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鸟巢中标后,中方设计师和外方设计师就成为合作关系。设计联合体共有100多人,有20名瑞士人,十几名英国奥雅纳公司的人,其余的都是中国人。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设计事务所主要负责建筑效果,建筑材料的选择也由外方负责,而法律、规范、施工中的很多问题则需要中方去沟通。钢结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并不稀奇,但像鸟巢这种巨型钢结构建筑在世界还是史无前例的。正因为这样,工程难度相当大,建筑师们在工作中难免有意见分歧。
  
  2003年年底,在竞标中夺魁的“鸟巢”工程,顺利破土动工,作为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李兴钢既要跟业主、政府、奥组委等多方协调关系,又要跟十几个专业的设计人员、几个国家的工程师协调矛盾,同时,近4000张的施工图纸,都需要他签字负责,面对如此复杂的工作,他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结构分为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种类,建筑又分为地上、地下、膜结构、钢结构、体育工艺、三维设计等等。鸟巢的外罩由不规则的钢结构构建编织而成,需要有混凝土柱子来支撑建筑。所有建材要立足于国内的材料。国内的建材标准和国外的建材标准不一样,在施工中有些设计行不通,需要修改设计,使施工顺利进行。科学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盲从,李兴钢是一个认真务实的人,在结构、机电、施工阶段自始至终不断地提意见,以求得最佳效果。2003年7月,李兴钢建筑设计工作室成立。从接手鸟巢以来,李兴钢经常加班加点,晚上12点才能睡觉。为了给中国留下珍贵的奥运遗产,他呕心沥血,无怨无悔。
  
  2008年3月24日,作为火炬手的李兴钢站在了雅典奥林匹亚山前,亲眼看到奥运圣火点燃的壮观场面。他心潮起伏,热泪盈眶。奥林匹亚是奥运圣火的起点,而他亲手设计的鸟巢是圣火的终点。这一头一尾,对于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范重:钢结构的栋梁
  
  鸟巢的钢结构设计负责人叫做范重,他1959年夏天出生于北京市西城区,在月坛北街一带长大。父亲范永禄是北京女八中的历史老师,母亲李萱是西四中学的语文老师。女八中是一所有着光荣传统的学校,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提到著名的刘和珍就是这所学校的学生。为了纪念这位不朽的英雄,学校还雕有她的塑像。父亲给他取了个意味深长的名字:范重。重字由千里两个字组成,父亲希望小儿子能够志向远大,行千里路。
  
  1977年,18岁的范重考取了清华大学建工系。他可真是赶上了点儿,班里同窗有的当过兵做过工下过乡,整整比他大10岁。他像一匹小马,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学士、硕士、博士,经过十年寒窗苦,他戴上了博士帽,分配到北京车公庄的建设部设计院工作。
  
  1991年,设计院把他送到日本熊谷组建筑公司当客座研究员。日本的建筑业在亚洲首屈一指,他做过核电站抗震、钢管混凝土试验研究,还针对超高层住宅进行研究,获得了不少真知。两年后,范重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被任命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