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中国建筑史光辉的一页(4)
为了优化鸟巢东侧的步行交通流线,方便观众的入场和疏散,在原来成府路、规划五路的基础上增设了三座漫水桥,可使观众徜徉在龙形水系之上,享受亲水之乐。
国家体育场主体是由一系列钢桁架围绕碗状坐席区编织而成的“鸟巢”外形,空间结构新颖,建筑和结构浑然一体,独特美观,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充分体现了自然和谐之美。体育场是公众化的,奥运会时它像一个橱窗展示着中国的形象。赛后它还将成为一个开放性的场所,人们可以自由进入,它将成为奥林匹克公园的标志,也是北京的新地标。
都市的全球化和设计的全球化是同步的,鸟巢的形象使人联想到展翅飞翔的雄鹰鲲鹏,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也使人联想到家园,巢者,窝也。鸟巢就是栖息的场所,人类的家园;还可以使人联想到创造,24根纵向桁架柱是主结构,上面层层叠叠的横向钢架是次结构,独一无二的编织何尝不是创造性思维的闪光呢?鸟巢的形状使人联想起老鸦树上的巢穴,仿佛听到鸟的呢喃,感受到家的温馨。风的喧哗是大自然的情歌,鸟的絮语是大森林的回声。
李兴钢:鸟巢的中方设计师
1969年,李兴钢出生于河北乐亭县。他的父亲做事有主见,沉得住气;母亲特别慈祥,富有爱心。身为长子的李兴钢吸取了父母的优点,性格内敛,遇事果断,做事认真、注意力集中。这些好品质使他成为县重点中学乐亭一中的学习尖子。
1987年,他考取了天津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入学以后,周恺老师非常器重他,对他帮助很大。聂兰生教授在做人和做学问上也给了他很大影响。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如虎添翼,学习成绩出类拔萃,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人才济济,总建筑师崔恺在业务上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从1995年开始,他独立主持工程设计。在众人的帮助下,他从一个普通的助理建筑师成长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建筑专业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首次承办这么大规模的体育盛会,机遇和挑战并存。北京市政府发了一个文件,由中建设计联合体与瑞士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设计事务所、英国的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一道组成设计联合体参与国家体育场的设计竞标。
整个设计工作在瑞士完成,2002年,李兴钢作为中方的代表被派到瑞士巴塞尔,配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设计工作。鸟巢的设计核心理念是:体育场建筑的本质要弘扬体育精神,既然是国家体育场,就要让运动员发挥最好的竞技状态,让观众观看到激烈的比赛场面,享受到体育比赛的乐趣。体育精神究竟如何表达?看台和赛场的呼应就要回归到古典的竞技场。圆形的体育场视距最近,鸟巢这种碗状的体育场使得观众紧紧地包围着运动员。最远视距不超过142米,最近的近在咫尺,每个观众都有良好的视野来观看比赛。观众席的布置与观众观赛质量息息相关,几何学的处理让鸟巢的东西看台多,提高了观赛质量。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拿出了一个网格结构设计雏形,大家一起热烈地讨论。当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很多建筑大师跃跃欲试,究竟以什么样的建筑构思和设计理念才能中标呢?李兴钢是一个性格沉稳的人,在建筑科学上非常认真执著,不卑不亢,直抒胸臆,把自己深思熟虑的意见大胆地和盘托出。
建筑设计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曾经有一个方案是东西两个方向高,南北两个方向低,是一个外形比较扁长的一个形状,中间有一个窟窿。讨论这个方案时,外方觉得挺满意。而李兴钢却提出了质疑:“这个形状有点像小孩的马桶盖,如果有这样一个联想的话,拿到中国会很危险,我们赢得中标的可能就会有变数。”
建筑设计是在否定之否定中前进,最终,那个设计被否定掉了。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讨论国家体育场的设计方案,鸟巢是一个椭圆型建筑,椭圆型如何使观众在各个角落都觉得自己是最佳位置?这是一个从内到外的设计。“内”就是看台以及赛场,所以他们设计的看台是碗形的。第二步就是需要给这个看台加一个外罩,把这个看台罩起来。
鸟巢:中国建筑史光辉的一页(4)
五环旗下的中国
孙晶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