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申奥路(1)

中国人在申办奥运的道路上走过了艰难的路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名誉委员、北京2008奥组委高级顾问魏纪中就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见证人。从1986年至今,他担任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席,国际排球联合理事会第一副主席。他和很多国家领导人都有交往,和很多国际奥委会官员都是朋友。周总理给日本运动员送礼物,为日本运动员寻医治病找的是魏纪中;国际奥委会官员为北京奥运友好磋商,找的是魏纪中;袁伟民带领中国女排拼搏需要搭档,找的是魏纪中;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萨特的书需要翻译和总校订,找的是魏纪中;1993年中国到蒙特卡洛申奥,找的是魏纪中;2001年中国到莫斯科申奥,找的是魏纪中;中体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需要懂经济的董事长,找的是魏纪中;北京奥组委需要高级顾问,找的还是魏纪中。澳大利亚总理亲自给他买红茶喝,斯里兰卡总统在科伦坡与他一起观看排球比赛,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夫人和他一起观看雅典奥运会羽毛球比赛,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见到他,热情地打招呼:“魏,怎么样,好吗?我的朋友。”

他是一个福将,他抓中国女排,中国女排夺了个“五连冠”;他抓跆拳道,跆拳道连获奥运会冠军。他精通法语、英语、西班牙语和罗马尼亚语,是一个博学多才热情随和的人;他精通体育文化,更是一个杰出的体育外交家。34年前,他就争取萨马兰奇帮助中国把台湾驱逐出国际奥委会,支持恢复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他是两次申奥的功臣,为了中国奥运之路,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北京申奥的过程是施展体育外交才华的过程,是中国张开双臂迎接八面来风的过程,是东西方文明拥抱交融的过程,是百年奥运中华圆梦的过程。

体委也需要懂得巴尔扎克和雨果吗?

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南京大学,有一个叫做魏纪中的年轻人来到了法语系。他一米九二的高个子在同学们中间显得格外抢眼,大伙儿都觉得他应该读体育系,否则就屈才了。他没有辜负爹娘遗传给他的高身材,酷爱运动,参加了学校的排球队后,并成为主力队员,继而成为南京市代表队和江苏省代表队的队员。

学习和运动在时间上闹矛盾,因为打球耽误了不少课程,他一度担心毕不了业。酷爱运动的天性既给了他健康的体魄,也给了他聪明的头脑。他居然学习运动两不误,不仅球打得漂亮,而且对法国古典文学和戏剧饶有兴趣。巴尔扎克、雨果、司汤达、大仲马、小仲马、莫泊桑这些文学巨匠滋养了魏纪中的灵性。

也许是由于他出色的运动天赋,大学毕业时他被分配到国家体委工作。他有些茫然:真是乱弹琴,国家体委也需要懂得巴尔扎克和雨果吗?

那个年代学外语还不普及,特别是法语这样的语种,不经过科班培养很难成材。魏纪中凭借懂法语的优势,在体委国际司扎下营盘。他是那种踏踏实实的人,干什么都要像个样儿。在“知识无用”论横行霸道的年代,他却见缝插针地自学了英语、西班牙语和罗马尼亚语,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

在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能够胜任多语种的翻译工作,一个人可以干几个人的活儿。机遇只垂青有所准备的头脑,他不仅在体委受到重用,而且居然被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个国家级出版社点将作为萨特书籍的翻译和总校订。他发现一个法国院士写的参考书中有几个法国古典文学上的错误,耿直的性格使他直言不讳地给那个院士写了封信。没想到那位院士是位有识之士,他不但没有埋怨魏纪中的挑刺儿,而且亲自给魏纪中写了一封信,诚恳地说:“没想到中国还有如此精通法国古文的人才。”

1981年,魏纪中担任中国女排领队。大学时代的排球功夫派上了用场,他和袁伟民搭档,袁伟民严厉,他却宽松,给女排姑娘们买她们爱吃的零嘴儿。孙晋芳爱吃鱿鱼丝,陈招娣爱吃大樱桃,张蓉芳、曹慧英爱吃花生米……他牢记在心。他的理论是:“女孩子们嘴闲不住,比赛那么紧张,训练一天,开完准备会,吃点可口的零食,对她们是种放松,上场打比赛也不紧张了。”多有人情味儿的语言,多么人性化的管理。魏纪中和袁伟民这两个头儿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一张一弛配合默契,硬是让女排夺了个五连冠。魏纪中也为此担任了国际排联第一副主席。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