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问动机,原本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动机,有什么意义呢?比方说,被双规的贪官为了保命,把别的贪官也供了出来,难道纪检委能够因为“举报动机不纯”,就不查了?又比方说,一个人在街上随地吐痰,被批评了,他却反问:你什么动机?故意找茬是不是?就你干净是不是?告诉你,少来!这样的事情,大家不觉得可笑吗?
遗憾的是,这种可笑的事情,几乎天天发生。李辉先生质疑文怀沙老人的时候,就曾经有人问:有“过节”吧?“受人指使”吧?后来我说话,又马上有人问:他想干什么?没事找事吧?闲得无聊吧?趁机炒作吧?吸引眼球吧?把我肚子都笑疼了。
这也并不奇怪。因为一事当前,先问动机,是中国人最为惯常的思维方式。正因为中国人吃这一套,所以,被批评者便可以拿它来做挡箭牌。比如余秋雨公民就是。早年他就把对他的批评,说成是“文化杀手”与“盗版集团”的合谋。后来又把“忏悔问题”,也跟盗版挂起钩来。看他如此荒唐,当时我就忍不住写了一篇文章。我问:如果全国各地都齐声颂扬余秋雨,媒体上铺天盖地都是歌功颂德的文章,盗版集团难道就不趁机捞一把了?苟如此,余先生是不是也要对同志们的赞扬,表示愤怒或烦恼呢?
可惜,这样的意见,他一句也听不进去。这一回又故伎重演,把对捐款问题的质疑,说成是“咬余专业户”所为。哈哈!这个逻辑如果成立,则所谓“咬余专业户”,恐怕就不止四个了。后来,他又发表博文,暗示还是“盗版者”所为。这就更搞笑了。余先生的意思,总不会是要盗版集团替他掏那二十万吧?大家想想,拿动机说事,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