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凤清于老凤声—也谈赵叔雍(5)
1961年8月8日凌晨,梅兰芳在北京辞世。当时远在新加坡的赵叔雍在得知消息的第二天,用苏东坡赠息轩道士韵写了一首古诗悼念他,诗云:“投老隐炎陬,为欢忆少日。乌衣识风度,壮齿未二十。朝朝会文酒,夜夜巾车出。我甫欲南征,细语别楼隙。凡兹不胜纪,一掷拼今昔。忍哀对遗影,犹似虱歌席。成连嗟入海,风雨徒四壁。”赵叔雍在《世界艺人梅兰芳评传》文中,还说:“我以前写过不少梅先生的记载,很多是他的身边琐事,爱看的人,说写得很有趣味,不爱的人,便说不谈梅先生的剧艺,只谈他的生活,无聊之至。他们又哪里懂得我的用意,原在列举各种材料,供给人家研究梅先生的修养的用处呢。我敢再说一句,凡是治现代史的人,对于研究对象的重心人物,实在应该这样做去,才有成绩。不要尽凭大人物有些‘违心之论’的演说和开会演说时‘装腔作势’的镜头,来下批评,在他们,那些根本是一部分的业务,正和梅氏的舞台演出一样而已。”
赵叔雍在抗战中附逆是他一生中的一个污点,有论者指出,杨杏佛(铨)和赵叔雍是郎舅至亲,杨被刺身死,叔雍颇受刺激,因而他于抗日期中竟参加了汪记伪府。对此金雄白认为:“叔雍的参加汪政权,我也不以为是为了受他的姊丈杨杏佛受刺的剌激。沦陷区的惨状是他目击的,汪先生与竹君先生是故知,而与他又为吟友,公谊私情,又以他不羁的性格,遂以‘社会上负有重望之人士’的身份而参与此历史上悲剧的一幕。最初,汪先生在上海的机关报《中华日报》复刊时,他列名于评论委员之内,以后陈公博出任上海市长,由他登任秘书长,书生从政,应付上有时会欠于圆滑,有人所求不遂,曾出之以中伤之举。事实上他的出佐公博,秘书长的职务不过是表面的,公博建立电台联络军人,以与重庆暗通声气,知之而又助之者即为叔雍,所以公博在狱中所写《八年来的回忆》一文中有这样的记述:‘军事方面已和顾墨三(按为顾祝同)和何柱国取得联络,大概今年五六月间(按指一九四五年),有一位姓杨的湘人,名字我也忘记,可以问赵尊岳(叔雍名),奉陶广军长之命来见我商量,军事合作,共同剿共。’云云,足证叔雍之参加汪政府,并不是由于私人的意气。”
金雄白又说:“叔雍于一九四四年冬,继林柏生之后而出任宣传部部长。那时汪氏已病逝日本,公博继任主席,宣传部在汪府中是一个重要的机构,大约经公博与佛海共同商量而始决定任命的。那时我正在上海主持《平报》社务,有一天晚上,我到佛海上海居尔典路的沪寓,不料高朋满座,陈公博、梅思平、岑心叔、罗君强与叔雍等都在,佛海忽然笑着对我说:‘叔雍将主管各报社而出任宣传部长,你们是老友,你要不要向他表示欢迎道贺之意?’我听到了这一消息,觉得有些突然,而且我以为以词人而担负行政工作也并不相宜,因自恃为故交,我过去拉了他一下袖角,拖他到无人的屋角,轻声的对他说:‘不久将酒阑人散了,你又何苦于此时再来赴席?’叔雍却还是他那一副吊儿郎当的习性,他却笑笑说:‘你比喻得并不当,我是一向坐在桌边在看人家打麻雀,此时八圈已毕,有人兴犹未阑,而有人起身欲去,我作壁上观久矣,三缺一,未免有伤阴骘,何苦败人之兴,就索性入局,以待终场。’他的一生行事,不论巨细,也总是显出他游戏人间的名士行径。”
雏凤清于老凤声—也谈赵叔雍(5)
温故(十九)
刘瑞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