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还活灵活现的舞台机关

若要举出这里独有的特征,大概就是拥有三座升降平台,舞台深处有一座大型“田乐”机关,都还能运作。瞬间就能让舞台从“城池外观”全面变成“城中大厅”,这舞台即使放在现代来看依旧称得上出色,再加上是文化年间完成,可说是大不简单。

旋转舞台下方的“奈落”也做得相当好。舞台地板的重量全都集中到旋转舞台的主轴心,不需太费力即可旋转,而且缓急快慢都能自由操控,非常巧妙。后世的旋转舞台也多采用伞骨般的支架结构,也就是说,祢津这座舞台可说是当年所留下的佳构。

将舞台机关原汁原味保存下来的戏剧小屋,竟然没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有形民族文化财”,我心中充满疑问,于是试着询问。当地人似乎常被问到这个问题,熟练地回答:“这座歌舞伎舞台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旋转舞台哟,也可以说是世界最古老的。而现在被指定为‘国家文化财’的群马县‘上三原田舞台’,似乎是建于文政二年(1819),比我们这里可晚了三年。遗憾啊,我们这里竟从‘指定保护’的名单中遗漏了。理由是支撑建筑物正面的横梁腐朽,明治四年该处曾更换过,所以被解释为经过‘改造’,就变成致命伤了。您看,当初为了修补只换掉那根梁而已,除此之外可通通都是文化十三年当年的原貌。”

的确很遗憾。如果只因这样的原因就不被列入保存名单,那的确相当不公平。我们舞台界非常重视的事物,与审查学者所关注的地方或许有相当落差,价值观不同。可是对于可以得知舞台机关发展史的珍贵文化财产,真希望能早日受指定保存,实在需要完完全全留存给后世子孙呀。我安慰当地人说:

“这里保存的布景机关等,不是从事舞台工作的人,大概不易了解其价值所在吧。我想,只要看过这次所拍的照片,应该就能理解了。请大家还是要好好维护,继续保存下去。”

作业一直持续到将近中午,舞台才实际动起来让我们拍摄和仔细观看。

下次再度打开这舞台,大概要等到四年一次的祭典举行了。过去这舞台上经常演出歌舞伎以娱乐村民,可是战后有了巡回电影,接着又有电视普及,慢慢就没人请剧团来村里表演了。

附近有一家“云母屋”,专门出租舞台服装,也因此元气大伤,九个大箱子里头还满是有待出租的舞台服装。当时,四处巡回的演员们通常只随身带好自己的化装用品,至于戏剧演出所需的服装,则依剧目不同另外租借即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