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碗挂卤中华面如何(1)

盐的作用很重要

上次写到神户东游园地路边摊的三钱乌冬面。有人告诉我们说售价不是三钱,是四钱,另外还有人指出店家也不是路边摊,而是一栋像独立小屋一样的建筑。

对于四钱的问题,丈夫说那个人跟我们不是同一代人。而关于店家的建筑,丈夫却打起了马虎眼:“他这么一说,我记得好像是带有顶棚的。”最后总结陈词:“是不是路边摊,又有多大关系呢!”

男人大都是这种德性。一碰到麻烦的事儿,就扔下一句“都是细枝末节”而逃之夭夭。

不过,要是遇到自己擅长的地方,例如对于拉面的语源考这样的事情,便会过分执拗。妻子只得大呼投降:

“好了,真服了你了。”

关于拉面的语源,最有信服力的是“卤面说”,而卤面与现在日本所指的拉面并不一样,这在前文已提及。那么两者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丈夫的那种男人执拗劲儿又来了。

“卤”原来指的是盐。仔细看看其字形,似乎就像一个盐田。

我们认为,“卤”字动词化之后,其意义就经由用盐烹制——水分不多——浓稠调料这一演变路线,最终变成了“挂卤”的意思。

在《随园食单》中,这个字加了三点水,用于表达“挂卤”之意。也许这才是正确的用法,不过字形过于复杂了,我们在这里就不用它吧。

“卤”字在北京话中念lu,在福建、广东方言中则念lou。不管怎么念,这两个读音都跟“拉”字的声母相同。

卤面是长寿之瑞兆

下面向大家介绍卤面特别是“打卤中华面”的制作方法。

材料有竹笋、猪肉、香菇(以上三样切成小块)、金针菜(晒干的忘忧草的花蕾,中华料理材料店有卖。水泡发后切成10公分长。如果没有金针菜,也可以用朴蕈替代)、鸡蛋、茼蒿、豆芽等。

首先将炒竹笋、猪肉、香菇和金针菜加油炒,然后倒入足量的鸡汤,加入调料,文火慢煮直到完全入味。

接着把鸡蛋在碗中打散后倒入汤中,搅拌,再加入山慈姑粉调糊挂浆。这样,配料就做好了。

另外用锅煮中华面,加入少量豆芽。捞起盛在大腕中,放入茼蒿,然后加上刚才做好的配料,挂卤中华面就大功告成了。

调糊挂浆这个勾芡的过程可概括为术语“縴”。

日本一般用的是山慈姑粉,中国则认为用绿豆的淀粉是最好的。

顺便说一下,中国的粉丝称为“山东粉”,是山东省龙口的名产,其原料用的也是绿豆的淀粉。在做什锦烧时,加入粉丝有时候饼身会散掉,而如果用中国出产的粉丝,就绝不会有影响。

在生日或结婚等喜庆的日子里,中国人经常会吃卤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