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童话婚姻灰飞烟灭(3)

如今回忆起六年前的这一幕,真是太荒唐、太具有讽刺意味了。江河可以汇入大海,与小溪无关;汗珠可以成就果实,和露珠无关。

知安摇摇头,至少此刻,她必须把有关过往的记忆赶走,打起全部的精神,去领那本绿色的离婚证。

他们已经是第二次来这里了。第一次是两周前,来交离婚有关的材料,当时以为马上就可以领到离婚证的,但工作人员说必须两周后才能领证。这两周是给婚姻最后的治疗时间,如果两周后不来领证,就等于宣布放弃离婚,也等于婚姻暂时获救了。今后仍要离婚,再继续走这个程序。“是有点儿麻烦,但好处是可以制止冲动离婚。而真正想离婚的人,是不怕这点儿麻烦的。我倒是真心希望你们怕麻烦,两周后不来找我了。”那是一位神色疲惫的中年女士,非常具有职业素养,这番话每天不知要重复多少次,但她眼里透出的光却是那么真诚温暖,一点没有职业化的漠然。

进公园大门左拐,穿过一片小树林,就是重庆市渝中区婚姻登记处。婚姻登记有两种功能,登记结婚和登记离婚。陈秋来,丁知安,一对灰头土脸的男女,谁都看得出他们是来离婚的。婚姻登记处有一溜办公室,走进大门口,他们刚停下脚步,就有工作人员冲他们说:“楼上,右拐第一间。”陈秋来嗡声嗡气地问道:“知道,上周来过。我们今天是来领证,也是上周那里吗?”“右拐第二间,先填表,交费,再领证。”

楼梯拐角处有一面镜子,走在前面的陈秋来在镜子前停下,对着镜子拉了拉衣领。这个熟悉的动作像一把钥匙,一下就把知安锁上的心门打开了,她的鼻头一酸,眼睛立即就湿了。刚才在车上,她还反复叮嘱自己:“丁知安,不许哭,无论遇到什么都千万不能哭,给自己一份最后的体面。”她心一硬,用了点儿力,硬生生地把鼻头的酸和眼里的湿吞进喉咙,吞进肚子。像有心灵感应似的,陈秋来回头望了一眼丁知安。这一瞬间,四目相对,他们都看到了对方眼睛深处那一丁点儿弱弱的蓝。

肖琪原来上班的地方在下半城的解放西路,距离著名的白家馆羊肉店不足百米。每年国庆一过,白家馆开始营业,门口都会挂一排开肠剖肚的羊。知安没课的时候,肖琪就叫她过去玩。有一次,知安路过那里,看到一只黑色的山羊拴在门口的柱子上,它望着那一排已经挂起来的同类,瑟缩发抖,眼睛里正是这种弱弱的蓝。

此刻,知安觉得自己就是那只被推上绝路的山羊,正心惊胆战又无可奈何地走上断头台。17步阶梯,上去,又下来,他们就不再是夫妻,她就不再是她,他也不再是他了。

走进右拐第二间屋子时,正碰到一对刚办完手续的男女走出来,他们背着书包,都还年轻得像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女的边往包里装绿色的离婚证,边愤愤地说:“我恨你,恨你一辈子。”男的眼睛红红的,拿着离婚证的手有点儿抖。

陈秋来目睹他们离去,又回头怔怔地望了一眼知安。知安明白,他是在用眼睛问她:“你恨我吗?你会恨我一辈子吗?”

我好好的生活都被你毁掉了,我能不恨你吗?只是,我太累了。这一个月来,没有一个晚上能完整地睡上两个小时,眼睛闭上就是接连不断的噩梦折磨,早晨醒来,枕巾上全是寂然无声的头发和隔夜的泪痕。我一个月瘦了15斤,头发掉了一半,确实已经没有什么力气来恨了。现在,我只想让这一切快点儿结束,一了百了。知安在心里无声地回答。

填表,交费,交红色的结婚证,领绿色的离婚证,双人合影变成了每证一张的单人照片。简单,顺利,5分钟就完全搞定,比两周前来提交材料时快多了。

他们出来,还是陈秋来走在前面,下楼,有点儿麻木,有点儿释然,脚步却比来的时候更慢了。经过那片树林的时候,一阵风吹过,一片树叶无声无息地落在了陈秋来的头上,丁知安再也忍不住了,眼泪涌了出来。她转过身,不想让陈秋来突然回头看到。正在从包里掏纸巾,陈秋来双手伸过来,左手揽住她的头,右手给她擦泪。丁知安的眼泪越流越多,透过陈秋来的右手掌,“哗哗”地流个不停。陈秋来放弃了为她擦泪,直接把她抱入怀中,轻轻抚摸并拍打她的头。有那么一会,在陈秋来熟悉的气息里,丁知安以为所有的噩梦都结束了,她又可以牵着陈秋来的手,蹦蹦跳跳地回家,回到那张总是散发迷人芬芳的花梨木床上,美美地睡觉。

“对不起,安安,真的对不起。你今后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有什么困难,一定记得来找我。”陈秋来把丁知安拉回了现实,她最后深深地、贪婪地吸了一口陈秋来的气息,然后从他怀里挣扎出来,似乎是要彻底逃离那熟悉而安逸的气息。她往后退了一步,在心里默念道:“陈秋来,我们就此分开,今生今世,永不再见。”话到嘴边,还是变成了:“我先走了。”说完,就加快脚步往公园门口走去。

珊瑚公园门口,丁知远、李静夫妇拦住了妹妹丁知安。一个多月没见,知安瘦了一圈,头发又少又短,本来就瘦瘦小小的她,现在就像一根细细的木棍。身上的衣服太宽大了,松松垮垮的,细木棍仿佛快撑不起了,风一吹就要倒。

丁知远和李静的眼睛都红了。李静一把位住知安的手说:“知安,发生这么大的事,你怎么都不跟我们说一声。傻呀你!要不是早晨肖琪打电话告诉知远,我们还蒙在鼓里。打你电话关机,我们就直奔这里来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