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虽然对清廷尽心尽力地办事,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得到更多的赏赐。很显然,朝廷有意压制日益壮大的淮军。这从淮军成功地剿灭东捻军之后没有得到太大的封赏就能看得出来。
此前,西捻军采用围魏救赵的策略攻打河北,希望解救东捻军的危急。他们冲破壶口河防,进入冀南,再经顺德、保定、易州,直逼北京附近的房山县。但是,他们还是晚来一步,这时的东捻军已经全军覆灭。然而,京师附近没有兵力,防务空虚。捻军北上,顿时让清政府上下一片惊骇。于是,朝廷连下五道诏令,要求李鸿章速来京城保驾。可是,淮军将领们谁也不肯带兵北上。李鸿章因为这次救援不利,受到处罚,被撤销刚刚加封的骑督尉世职,革去双眼花翎。一天晚上,李鸿章正冥思苦想难以入眠,忽然听见外面吵闹喧哗。原来一些淮军将领正在吵吵要带兵北上,拿下京师,造清政府的反。李鸿章听到这里,赶紧跑出来劝他们不能有这种造反的想法,可是没有人理会他。李鸿章十分苦恼,朝廷本来对自己不满,如果淮军再闹下去,真不知该如何收场。即将离营的刘秉璋悄悄对李鸿章说,现在大家都不听你的,你找潘鼎新想想办法。潘鼎新是个读书人,深明大义,又是您的学生,你如果做通了他的工作,其他人就好办了。刘秉璋又去找潘鼎新说,我们是多年的好朋友,你又是老师的学生,如果老师真的被你们闹的倒台了,对你们有什么好呢?你们还有什么前途可言呢?
第二天,李鸿章找到潘鼎新说,你知道我被处罚了吗?潘鼎新说知道了。李鸿章说,你不为我的前途担忧吗?潘鼎新说:这有什么好担忧的,只要以后再立功劳,朝廷还会给你加官晋爵的。李鸿章说:那你就赶快带兵北上护驾,帮我将功补过吧!潘鼎新带着人马先走了,于是,其他的人也纷纷跟着北上了。只有刘铭传请了三个月的假回到家里。李鸿章费了一番周折终于将内部矛盾解决。接下来又面临着剿灭西捻军的任务。李鸿章依旧主张重视河防,可是自比“当今诸葛”的左宗棠,却一意主张全力追剿捻军,二人就此争执不下。李鸿章一直看不上左宗棠用兵,他写信给曾国藩说:这个当今的诸葛亮,总是跟着诸多将领后面寻贼。这时,朝廷派来恭亲王督阵,要求他们一个月内必须破贼。
一个月之后,张宗禹率捻军一路攻到天津南郊。李鸿章、左宗棠二人由于作战不力,都遭降职两级处罚。经过这次的教训,李鸿章和左宗棠终于达成一致的战略主张,即河防和追剿并重。可是,前方缺少力敌的主将。当时,刘铭传由于常年的骑马,得了一种病叫“跨马痈”,大腿上长了毒疮。经医治后,虽然病愈,但身体十分虚弱,加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心中总是不平,所以当其他将领都带兵北上的时候,只有他告病在家休息。曾国藩得知情况之后,派人前去慰问,并捎去一封信劝说他:你和李鸿章是人间难遇的知己,你应当早日奔赴前线,帮助他建立这个历史功勋,你自己也会名垂青史。刘铭传看完信后,大为震动,马上奔赴前线,率部杀敌。
1868年8月16日,淮军把张宗禹围困在山东茌平县南镇,张宗禹带着亲兵8名(一说是18名)来到徒骇河边,他脱下衣服,跳入水中。追来的刘铭传部士兵看见地上的衣服,轻信张宗禹的亲兵之言,认定他已经淹死。李鸿章上奏朝廷称张宗禹已死。左宗棠却认为,张宗禹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怀疑李鸿章撒谎向朝廷骗功,派人到处搜索。李鸿章知道后,特别气愤,觉得左宗棠此举是嫉妒,找茬儿。于是两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从此做了一辈子的仇人。
李鸿章灭了西捻,朝廷原定的赏封,就是一个协办大学士。大学士属内阁职位,两殿两阁,一共也是四人。大学士两人,协办大学士两人,也都是满人汉人各占一半。一年前,体仁阁大学士周祖培出缺,让曾国藩以协办大学士身份升补了进去。这样便空出来一个协办大学士,慈禧把这个位子给了四川总督骆秉璋。不料到了年底,骆秉璋病故了,由慈禧的心腹吴棠充任了。而另一个协办大学士的空缺,就作为“悬赏”,这会儿非李鸿章莫属了。
秉承两宫太后的圣旨飞速送达李鸿章的行营。李鸿章与诸将领郑重地跪接了圣旨。圣旨道:
“李鸿章等平捻有功,积年巨寇,从此肃清,朕甚嘉慰。除着悖亲王奕诔(lěi)至定陵祭告文宗(咸丰)皇帝在天之灵外,李鸿章、左宗棠、官文俱官复原职,赏还花翎和黄马褂。加李鸿章、左宗棠太子太保衔。李鸿章以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丁宝桢加太子少保衔,晋刘铭传一等男爵,潘鼎新、郭松林一等轻车都尉,以郭松林为湖北提督。”
李鸿章终于入阁拜相了。这是读书人的第一等的功名,李鸿章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