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新”不是引爆点

说起“微杀手”,你很容易想起另外一个词汇--引爆点。

很抱歉,他们之间也是风马牛不相及。

引爆点是这样一种理论--一个很小的变化急剧引爆巨大的效果。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用麻疹病毒的流行来说明引爆点的特征:第一,传染性;第二,微小的变化产生巨大的效果;第三,变化是突发而非渐进。

“微杀手”则是一种渐进的行为,而且,它一定要持续制造“引爆点”才行。

换句话说,“引爆点”不一定成为“微杀手”,而“微杀手”则擅长制造“引爆点”。

我们以一个小例子来看这两者本质的不同:超级女声。

2005年超级女声绝对是一个“引爆点”事件:一个小的比赛却迅速制造出巨大的效果。短短半年多时间,它让6位以上的“草根”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主办方湖南卫视也创造了极高的收视率。据电视调查机构“央视索福瑞”发布的资料显示,超级女声播出时期,湖南卫视收视率在中国内地排名居第二位(总收视率第一位为央视一套);超级女声节目也是同时段节目收视率的第一位。8月26日总决赛时,前三甲一晚共获得800多万的选票。

但是,比赛结束后,却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只有李宇春持续红了下去,其他“超级女声”并没有创造出更辉煌的成绩,亚军周笔畅甚至处于销声匿迹状态。

李宇春为何如此与众不同?她有什么持续红的秘密?

2005年8月26日,超级女声总决选最终结果出炉,李宇春在短信投票中获得352万票,登上冠军宝座,周笔畅则以327万票屈居第二,而张靓颖则获得135万票,位列第三。而在此前的8月12日,在“超级女声”6进5的比赛中,李宇春险遭PK。拯救李宇春的是她的“微小创新”。

李宇春的一个“微小创新”就是舞台魅力。李宇春的舞台魅力的确有两把刷子。比如,在决赛时,她对伴舞选择得十分高明,几个穿着抹胸的白衣辣女,一下就把她的纯净帅气给衬托出来了。在一群伴舞之间,她非常与众不同,最后那一挥手,所有伴舞倒下,非常酷。李宇春的一位粉丝也颇能煽情,因为她是一位七十高龄的老奶奶,还现场与李宇春合唱了一首歌曲。李宇春之所以独特,就在于:她减少了音质、唱歌技术等,增加舞台魅力、个性等,不以传统形象出位,而靠炫酷的新形象出彩。

李宇春的另一个“微小创新”是激发粉丝的能量。李宇春的粉丝简称“玉米”,他们杀伤力惊人。在8月12日后,“玉米”们就旗帜鲜明地表示“短信是王道啊”。有个“玉米”在百度李宇春吧上发出明确倡议:“我们短信必须第一。记住,短信不是给观众看的,而是给主办方看的。”这条信息被百度贴吧“李宇春”一栏的管理员置于首位。“玉米”还在网上公布了全国各地营业厅地址的速查手册,详细地写上了投票方法--团购并集中火力“进攻”当地的移动话吧或营业厅。

李宇春非常重视口碑建设,甚至非常重视公益事业。2006年初,由于要参加一场资助艾滋遗孤的慈善活动,李宇春主动放弃出席2006年1月11日在香港举行的全球华语榜中榜。当日,李宇春将参加河南“春光与爱心同在”募捐义演,当晚所得款项将用于艾滋病病人的治疗、生活以及艾滋病病人遗孤教育、生活。

李宇春也善于以自己的诚意对待“玉米”。2006年初,李宇春在北京世纪剧院出席了2005年度“网络·娱乐·英雄会”颁奖典礼,并捧走了“2005最具潜力歌手奖”奖项,她同时在现场演唱了新歌《冬天快乐》。因李宇春没能参加颁奖典礼彩排,主办方曾建议她以“假唱”来确保“万无一失”,但李宇春表示“宁可不唱,也不要假唱”。

李宇春甚至利用互联网的营销策略来卖唱片,2006年10月底,李宇春所属的太合麦田对外界公布了李宇春发片一个月以来的销量情况。不同以往,这次公布的是一张详细的报表。总成绩431996张(含CD和卡带),并详细列举了在全国各个地区以及网上销售的详细数字。这一事件引发了巨大的反响,甚至被称为是蓄意制造的公关事件。

李宇春也擅长转型。成为超女冠军后,李宇春开始了一场个人转型:从舞台皇后到职业歌手。《少年中国》是李宇春独立企划的第一张音乐作品,2009年发布同名专辑《李宇春》,并进行了一次不可思议的突破:她开始自己写歌,而且一写就几乎包办了整张专辑。

2009年,李宇春甚至在电影《十月围城》中担任角色,并以此获得了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新演员两项提名。

换句话说,李宇春一直在“微小创新”,她是一个“微杀手”。而其他“超级女生”制造了一次“引爆点”,却因不擅长持续性的“微小创新”,而败下阵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