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本关于战争创新的书,战场上的故事只是一个极限案例,也是创造力被最大限度激发的所在,这些故事只说明了一个道理:光“大”是不行的,一定要擅长微小创新。
事实上,在过去--没有互联网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只有那些影响巨大的技术创新,才可以称为“大创新”,才是创新英雄的所为,才有流芳百世的可能。
现在,在互联网“推平一切”的时代,游戏规则也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那些基于应用创新的微小变革,一样是“大创新”,一样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一样广为流传。
换句话说,以前人们只看到了“创新冰山”浮在水面上的部分,现在,“创新冰山”潜在水面下的部分也开始被曝光。
近几十年来,随着每一次信息传播革命的爆发,这种“微小创新”的力量就增强一分,从报纸、广播到电视,再到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
我们来看一个电视时代的“小就是大”的案例。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开始了访华旅程。第二天,也就是2月22日,尼克松有一个微小行为影响巨大。当天,周总理一早去钓鱼台国宾馆看望尼克松。当周总理下车正欲脱大衣之际,尼克松快步走到周总理身后,亲自为周总理脱大衣,此时正是美国晚上收看新闻的黄金时间,大部分美国人都看到了这个小细节。当然,这种画面在国内是看不到的。次日,美国报纸发表评论说:“尼克松亲自为周总理脱大衣等于发表了一次很好的竞选演说。”结果尼克松果然连任成功。
如果你有兴趣统计一下这类微小事件影响大选的故事,你会发现类似的成功案例有很多。比如,2004年3月19日射向陈水扁的一枪,完全影响了大选的结果。
在如今的报纸、电视、广播以及互联网等全媒体的背景下,“小就是大”,这种“微创新”正爆发出非同一般的能量。
我们看看应战气候变暖的创新。气候变暖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危机,气候学家提出警告,至2100年前后,海平面上升幅度可能达到甚至超过3米,将对全世界生命财产造成灾难性损害:许多重要的经济区和居住区不得不被遗弃,社会成本将达到天文数字,各国会消耗相当巨大的财政收入,迁居人数成倍增长,农业收成受到损失,对粮食平衡造成威胁。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就2070年海平面将上升50厘米情况,对一些受威胁最严重的地区进行估计:上海--预计受灾人口达550万,预计受灾财产价值达17700亿美元。
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大创新”纷纷出炉,比如:
--碳交易机制
--碳捕获和储存技术
--加州理工学院关于全球第一个固体酸性燃料电池的
技术创新
但是,给予这个世界有更多震撼的却是那些拯救地球行动的“微创新”。
马尔代夫水下内阁会。2009年10月17日,马尔代夫总统穆罕默德·纳希德以及副总统等11名内阁官员穿着黑色潜水服,身背水下呼吸装置,头戴防水面罩潜至6米深的水下开会。会议历时30分钟。
纳希德和其他内阁官员开会期间,用防水笔在一块白色塑料板上写下马尔代夫发出的“求救信号”。上面写道:“我们必须要像准备一场世界大战那样团结起来去阻止气温继续上升,气候变化正在发生,它威胁着地球上每个人的权利和安全。”
这只是一次小会议,但这次小会议带来的冲击一点也不弱于一个大发明,它让人们体验到海平面上升带来“未来感”。
戈尔的一次演讲。美国前副总统投资并参与拍摄的环保纪录片《不可忽视的真相》,也可以视作是一次特别的演讲,它不但赢得了环保人士的喝彩,还得到了电影界的青睐,获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戈尔也因此荣获了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这次特别的演讲也因为特别的感染力而影响深远。
那些“大创新”试图通过革命性的技术或商业模式,改变这个世界,事实上,这种大创新的表现越来越让人失望。
而这些“微创新”则截然不同,它调动的是广大地球公民的能量,马尔代夫水下内阁会、戈尔的一次演讲,看起来微小,却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的心灵和行为,这千千万万人所产生的大规模协作,力量更加惊人。
在这个扁平的时代,这种大规模协作型的“微小”,这种发自内心的“微小”,才是决定未来的革命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