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日,下午3点34分,明星姚晨说:“支持朋友的新店‘乐宠’,一起善待小动物。”
2009年11月3日,下午1点24分,明星赵薇说:“正在3.3五楼乐福餐厅跟吴老师学习使用围脖。希望我的围脖热情可以保持长久。”
2009年8月27日,下午3点11分,明星经理人李开复说:“祝贺新浪微博客上线。”
这是三个人新浪微博的第一句话,他们分别是新浪微博人气关注榜的前三位,拥有百万级粉丝。很难想象,一种最多只能发送140字的微博客,竟然引发了一场博客风暴,甚至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2009年8月底,新浪推出微博。而当时,美国的Twitter已经火得一塌糊涂,中国已经有几家微博网站,比如“饭否”、“嘀咕”、“叽歪”,甚至网站巨头腾讯早就推出了“滔滔”。但是,他们就像在海洋里投下了一个小石子,几乎没有闹出大的声响。
而新浪之所以引爆微博风暴,就在于它进行了一系列杀手级的“微小创新”。
其中一个重要的小创新是名人微博--吸引名人、明星开微博,甚至名人八卦一度成为关注焦点。比如,2009年9月,正值李开复离职谷歌一事成为关注焦点,李开复在微博里不时公布自己的最新状态,也给微博的成功造了第一轮势头。
每个博主都有“关注者”,新浪微博则称之为“粉丝”,这种叫法带有一种调侃,也带有一点小花招。不管如何,“粉丝”也成为微博文化的一个热词。
对于一些已经经过新浪验证的名人博客,他们采取了一个策略,在博客名字后面加了一个“V”。不要小看这个“V”,它使得微博成为一个更具可信力的平台。过去,网上的交流方式都是基于这样一种逻辑: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谁,原因之一是身份验证很难实现。新浪微博通过加“V”这种人工验证的笨办法,却巧妙地克服了这个难题。
140字的发稿限制,使得微博客和博客的区分更加明确。
当然,这只是表面现象,最关键的是,新浪内部如何催生了这一系列微小创新。
从内部来看,名人效应也是新浪做博客项目的基因。早期,新浪推博客的时候,也采取的是名人博客模式。为了推名人微博,新浪几乎是全员上阵,每个人有20个名人微博的任务。这种强悍的执行力使得名人微博在短时间内就吸引了不少名人,更吸引了不少眼球。
这种强悍的执行力背后,是新浪的文化变革。这就是新浪于2009年下半年进行的MBO计划--管理层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员工也对新浪有了归宿表示欢迎,用曹国伟的原话说就是:让他想象不到的“兴奋和积极的态度”。新浪执行副总裁、总编辑陈彤,为新浪微博的研发和推广忙得不亦乐乎,在微博上以“老沉”自称的他,短短几个月内发出了2500条留言,是微博人气王姚晨的4倍。
更为关键的是,对用户体验的深度观察也是新浪成功的一个原因。作为中国互联网门户的老大哥,新浪并不强在技术,而是强在用户体验创新上。
比如,新浪的用户体验部曾就一个微小细节进行过研究--网页上文字大小和行间距。他们发现:
网易:比较而言,网易全站的文字链间距相对比较规范,14号黑色文字链间距为23px,12号蓝色(或黑色)文字链间距为20px,不设下划线。
和讯:和讯全站的文字链间距也比较规范,除了首页外,其他重要二级都采用14号黑色间距为24px、12号蓝色(或灰色)间距22px的文字链规范,整体感觉比较清晰、整齐。
搜狐:搜狐各页面行距并不统一,在下划线的使用上没有统一化,除首页链接统一使用下划线外,其他有下划线的页面中通常采用大字、下划线,而小字并不采用的形式,这种方法的使用能比较好地体现重点突出的特征,值得借鉴。
淘宝:淘宝在文字行距的处理上相比各大门户网站并不考究,尤其一些细节的列表部分处理得不好,导致页面看起来并不规整。
统计来看,14号文字链的间距一般在23px~28px之间,12号文字链一般在19px~22px之间,呈现的效果有较大区别。哪种间距最利于阅读?是否受其他因素影响?
如果说新浪微博掀起了一场风暴,那么,这场风暴之源则是众多的“微小创新”,这些微小创新背后,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创新冰山”。
海平面以上的部分是人们看得到的微博创新;海平面以下所隐藏的巨大冰山底部则是名人微博、粉丝计划、执行力、用户体验……
事实上,新浪微博也引发了连锁反应,搜狐、网易等都推出了自己的微博系统,张朝阳甚至说微博已经成为门户网站的基本配置。
而这一切,都是源于新浪微博采取了“微杀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