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天皇不倒翁(1)

   四、天皇不倒翁
  
  这是有史以来天皇第一次向他的人民宣布自己不是“现人神”,而是凡人,对日本人精神冲击之大,是不言而喻的。耐人寻味的是,“神国”的神话即使已戳穿,日本人“神国”的情结却并未因此而消散,最明显的,就是战败后日本人对天皇的态度,统治阶层对天皇制的拼死保护。
  
  作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高决策人天皇裕仁,本来是不折不扣的头号战犯,结果却是安然无恙,甚至连被传唤到军事法庭作证都免了。这当然是美国庇护的结果。当时,眼看至高无上的“现人神”有被押上法庭受审判的危险,日本朝野人士奔走呼吁,声势十分了得,遂使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有所顾忌,不敢将天皇请上法庭。奇妙的是:山姆大叔敢在日本投放原子弹,却不敢在天皇身上动一根毫毛。据麦克阿瑟将军估计:“天皇的存在,可以与驻日美军二十个师的力量相匹敌。”美国需要用他作为统治日本的钥匙,按照自己的意志控制改造日本,否则将引起极大的动乱,给美国造成巨大麻烦。
  
  比较一下各战败国元首们的下场,事情就更清楚了。
  
  且不说希特勒,他知趣地提前自杀,避过了人们千刀万剐,意大利元首墨索里尼被愤怒的群众杀死之后,在树上倒挂了三天,来往的人们都向他投掷石块。意大利国王艾马努艾莱,被流放到国外,他的长子虽然即位,可是仅一个月就被废黜。比利时虽然不是战败国,但因为利奥波尔国王曾与德国合作,战后一直得不到国民的谅解,只好长期流亡国外,最后不得不把王位让给其长子(即后来的鲍顿英国王)。
  
  裕仁天皇的命运与这些人截然不同,这仅从一件事情上就能看出来。战败后的第二年初,天皇出于对战败道义上的责任感和收买人心的目的,到全国各地进行了视察慰问,不但没有受到群众的攻击或谴责,反而受到热烈欢迎。在大阪和名古屋,人们为了一睹天皇尊容,成群结队地拥来,甚至踩掉了天皇的鞋,挤掉了天皇的衣扣,每逢这种时候,天皇总是特别高兴。传记上这么写着:“视察,是一个地方一个地方进行的。人们多半出于好奇吧,所到之处都是人山人海。现在的天皇,他那温和的容姿,自然无饰的态度,与过去穿着威风凛凛的军服的天皇判若两人,这似乎使人有点不敢相信。”(见《日本天皇--裕仁》)
  
  这样一幅君民同乐的场面,似乎不应该出现在战败刚过的时刻,因为在太平洋战争中(包括长达十四年的侵华战争),日本共有250万军人战死沙场,伤残不计其数。据统计,每两户人家就有死伤的人。现在,面对发动这场罪恶深重的战争的最高决策者--天皇,深受祸害的日本老百姓居然连一点怨恨的意思都没有,实在令人无法理解。英国一家报纸惊奇而坦率地这样报道:
  
  日本战败了,被外国军队占领着,但天皇的声望不减当年。天皇到各地视察时,群众对天皇就像是对超人的神一样地致以敬意,日本社会不管遭到怎么样的破坏,天皇却成了唯一安定的因素。
  
  这一次出巡,使盟军最高司令部再次认识到了天皇的声望和作用,天皇制于是就这样保留下来了,万世一系得以继续。战后的《日本国宪法》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
  
  日本人对天皇的无条件的崇拜和热爱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还是听听日本人自己是怎么说的吧。抄译一段日本刊物上的文字,作者是一位我认识的老前辈、日本财团法人伦理研究所会长丸山竹秋先生--
  
  天皇制--那种建立在由几千年历史培养起来的情感基础上的天皇制,是全体日本人生命的存在,这不是来自某种道理和简单的感情,而是来自漫长的历史中由那种刻骨铭心的“永远互相信赖和敬爱”结成的一体感。
  
  这种一体感平常也许一般感觉不到,甚至还会忘记,一旦日本面临重大历史关头,它的重要性就自然而然显示出来。回顾一下历史,事情就非常清楚,比如日本在那次战败的关头,即使是在绝望的深处,在人们的心底里,还是有一种让人感到安定的东西,这就是天皇的存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