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5 蒙大拿(2)

西雅图存在一个事实,就是那里有很多的工作机会。那里总有什么微软招人,然后又是什么星巴克疯狂扩张之类的事情。如果在西雅图找工作的话,每个街角都会有星巴克在招人。

“但蒙大拿呢?”他们都在问。我也在问。

是的。蒙大拿。我能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甚至在那个时候,我也会承认自己担惊受怕。不过,我承认害怕的方式是,想想以前那些女人先辈们是怎么做的--她们顺从了丈夫们对金子和土地的贪婪。

我会说:“我喜欢这里。我可以写点东西,孩子们可以光着脚在后院里疯跑。这里完全没有社会压力。”

“如果出点事该怎么办?那里有医院吗?”我听过这样的反问。

“当然有医院了。”

但我们都知道,这不像她们生活中要去的那种医院,她们说的医院会有最好的医生,是那些极端“负责任的”人才能去的地方。

“如果他丢掉工作怎么办?接下来该怎么办?那里的工作可不是树上长的、土里结的。怎么付抵押贷款?你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不是太傻了么?”

我会反驳:“这些都会解决的。”不过我也不太确定:“或许,我写的书开始出版卖钱。我们在蒙大拿的生活很好,好得不能再好了。而且我还有时间可以写作!”

美妙的序曲开始渐渐消散。那时我已经写出了好几本小说,开始变成终日以小说洗面的女人。我可以确定,有些人其实根本就不相信我是作家。蜂鸟是很好的见证人,脚边的狗也一样,但如果要在履历表中填点什么,这些蜂鸟和狗全无用处。履历需要的是赞誉。当然会有一些赞誉,但是随笔、文章、小地方杂志上的短篇以及文学评论都不能算数。我们总不能把善意的拒稿信放在履历里。

我竭力不管这些,只关心我小小的家庭,还有写作。因为,除了出版界的拒绝之外,生活还是相当美好的。我一直把这个生活阶段称作我们的“造赐”模式。我们正在为孩子们的个性形成打下基础。他正在创业。而我,正在写书。我愉快地接受了自己辛勤地投入而缺少回报。我在想,感谢上帝,目前我可不想大肆出书。我的孩子们需要我。在孩子们的这个阶段,我永远不能承受因出书的事情而离开他们!这是生长期、播种期,但不是收获期。而且,就像我说过的,他正在赚大钱,所以一个人的收入也足够过活了。

但是,过了8年之后,所有事都变了。

我丈夫在啤酒厂的日子走到了尽头,紧接着出现了一个新的机会--和几个朋友一起开一家招聘公司。那几个朋友在类似的偏远地区成功地开过这样的公司。这看起来像个前程远大的创业模式。现在有了因特网,他不需要呆在市区的办事处了。他会努力工作,然后每天跑到小雪山上抓住最后一点机会滑滑雪。在夏天或者换季时打一圈高尔夫。他可以自己当老板。他会拥有一切,就像我们一直说的那样:钱财、探险,再加上独立自主。

但是,他们的创业计划中没有考虑到一个因素,一个所有人都没有考虑到的因素:“9·11”事件。

这沉重地打击了他的事业。他累死累活地干了七八年,却没有取得他应得的那份财富和成功,而且还卷走了他所有的筹码。

我那点小小的写作成就还比不上我对马术爱好的要求,在这里连起步都还算不上。

事情看起来令人沮丧。我们的积蓄和投资正在逐日缩水。婉转一点说,我们俩都不再觉得高人一等了。逐渐地,我们放弃了或者限制了一些物质享受,譬如马术课程、管家保姆、私人训练师、有机食品、健身会员资格、外出就餐等。这些东西都不算什么,放弃也就放弃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自己从一开始就不需要这些物质享受。不过,我们仍然习惯于这些东西。

但房子就不一样了,我们不想失去房子。他也跟我承诺过,我们的积蓄至少还可以再多供好几年房子。但是,每次他去找过信贷员之后,我都能看到他眼中的迟疑。

有人说,是时候收拾行囊、一了百了了。应该要严肃对待,“打道回府”,回到我们一直追逐的那个世界。

我们不想要别人的同情,但我们肯定不需要别人的评判。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