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年初,泰国已经感受到了风雨到来前的不安。银行体系的不良债权高筑,如果泰国银行将所有的不良债权都注销,那么其资本充足率会由82%降至03%。新的财政部长上台后发现,泰国央行已经给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提供了高达80亿美元的贷款。为了保卫泰铢,泰国央行曾经抛出了23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其外汇储备的总额不过是300亿美元。1997年7月1日,泰国首相还发表了讲话:“我永远不会让泰铢贬值。(泰铢贬值的话)我们都会变得一贫如洗。”但第二天,财政部长就宣布,泰国将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泰铢随之狂跌。
泰国的金融危机很快波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这三个国家都实行了事实上的钉住美元汇率制度,因此被投机者认为是最脆弱的环节。和泰国一样,马来西亚的出口出现了下滑,经常账户赤字扩大。20世纪80年代,马来西亚的出口增长率高达20%,但是从1985年之后,出口就开始下滑。马来西亚的出口占GDP的比例高达84%,当出口疲软之后,经济增长必然受到影响,此外,在东亚地区,出口才能换回资本,所以出口下滑会导致资本来源枯竭。1996年,经常账户逆差已经占到GDP的57%,到1997年又剧增到7%。马来西亚的银行业比泰国更糟糕。金融机构的贷款总额占GDP的155%,这在亚洲也是最高的比例。1995年之后,贷款增长速度超过了30%。马来西亚和泰国的不同之处是没有积累过多的外债。马来西亚银行业的贷款扩张不是由于借外债,而是起源于央行的冲销政策。1992年马来西亚林吉特小幅度升值,随后,大量热钱流入。马来西亚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冲销新增的外汇储备。随着冲销规模的扩大,由冲销带来的债务逐渐扩大,1994年其规模已经占到GDP的50%。马来西亚并没有通过财政偿还这笔债务,而是通过货币化将之化解。马来西亚的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够获得贷款增长的来源,主要方式是通过将其持有的央行债权转化为准备金。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增长也非常迅猛。1996年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总额占GDP的53%,这个数字比很多发展中国家银行贷款占GDP的比例都高。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又主要集中在房地产。1996年年底,对房地产的贷款占马来西亚金融体系贷款总额的45%。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金融体系的不良债权问题更加恶化。
由于国内银行业不良债权的掣肘面对经常账户逆差的扩大和信贷的急剧扩张,马来西亚央行也投鼠忌器,无法提高利率,因此林吉特只能大幅度贬值。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多个场合公开批评索罗斯,甚至说这是犹太人对穆斯林的威胁。这些言论更加引起了市场的恐慌,并引起林吉特的进一步贬值。因为市场担心马来西亚会实施各种管制措施。事实上,为了拯救股市,马来西亚确实实施了禁止卖空的措施,但是当流动性急剧减少之后又不得不作罢。1997年9月,马来西亚曾经动用600亿林吉特购买遇到流动性危机的公司的股票。政府的养老金基金也入市干预,但是最终,马来西亚的股市市值在危机爆发之后的一年之内仍然蒸发了2/3。多少年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财富转瞬之间灰飞烟灭。1998年9月马哈蒂尔实施资本管制并逮捕了亲西方的财政部长安瓦尔·易卜拉欣(Anwar Ibrah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