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震中,于地震后仅仅一个多小时,温家宝便已经坐在飞往灾区的专机上;相反,马英九却待了超过24小时。温比起马反应迅速。
二、川震后翌日,温家宝向前往灾区的登机部队发出指示:“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又在电话里下死命令:“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果断调动军队救灾;相反,马英九却被责难,统领20多万军队,但没有在第一时间运用这个资源。温比马决策刚劲果断。
三、川震中,温家宝说了很多激动人心的话,为国民疗伤;相反,马英九及其团队,却被整理出“官员勘灾傻瓜语录”。温比起马体恤民情。
不过,这里我也想指出,在“褒温贬马”的同时,我们也要谨记,除了人品素质和领导风格等这些个人因素之外,两次天灾中,两地不同的政治环境以及体制因素,其实对两人构成十分不同的制约,这对于解释两地景况的不同相当重要。
首先,在台湾和香港这类享有高度新闻自由的社会,我们常常听到“传媒治港/台”这类按语,意思是指政府的决策往往深受传媒态度的影响,传媒报道新闻时的角度往往会决定民间情绪的走向,对于那些视选票、民意为其政治生命之关键的政圈中人,往往只能被牵着鼻子走。这在今次风灾中,便至为明显。
举个例子,在8月8日,即水灾事发当日,民众排山倒海般致电电视台新闻节目控诉灾情,电视台察觉情况不妙,结果电视台以电话请出了灾情严重的屏东县长曹启鸿对质,而曹为了开脱,又在电视上公开向廖了以求援;而廖得悉后为免陷于被动,又回电电视台的灾情专线,说明灾情和作出辩护,形成领导人之间隔空出招的奇景。大家估计心焦如焚的民众,当在电视屏幕看到如此“互相交波”的奇景时,情绪上会如何火上加油?而“政府”又会如何因为要应付媒体而疲于奔命,被牵着鼻子走?
在这类社会,传媒习惯了以挑剔政府的施政和官员的失误来鼓动群众情绪,以达到争取收视和销路之目的。因此从政者往往慨叹:“就好比演戏,你反复努力排演,但导演却只要你‘NG’那一次!”从政者出错的镜头比起他们做得好的镜头,对嗜血如猎鹰的传媒,无疑更有吸引力,亦往往被无限放大。当我们耻笑诸如“官员勘灾傻瓜语录”的时候,也最好记得这一点。
这些现象及相应而来的巨大压力,都是在传媒与政府高度配合、讲求和谐社会的中国大陆,其官员所难以体会及理解的。简而言之,在大陆,传媒的工作和角色是配合;但在台湾地区,则是监察和批评。
其次,今次水灾的重灾区,刚巧很多都是绿营的“根据地”。在上一届县长选举时马旋风如摧枯拉朽,但屏东、高雄、台南、嘉义这四个县民进党仍然保得住权势,“深绿”程度可想而知。结果是,不单“地方政府”不愿与马和衷共济,居民亦一向对马并无好感(当马视察灾区时动辄得咎是否与此有关呢?),这都增加了救灾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