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争过诿功(2)

但笔者认为有一点要特别小心,凡事都会过犹不及,包庇下属与及维护下属,很多时候只是一线之隔。作为领袖,你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包揽上身”的,尤其是当下属“真的”犯了“严重”错误的时候。

没有一成不变的方程式,这也是政治为何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的原因。

电视剧《走向共和》曾有以下精彩一幕:1913年,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在上海车站被刺客枪杀,事后被揭发与当时中华民国临时总理赵秉钧(即袁世凯的左右手)有关,全国哗然,群起声讨。袁遂约了赵到家中商讨对策,赵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守在一旁,袁说:“智庵(赵的别字)呀,智庵,杀人不是问题!”赵即脸口一宽,不料袁却接着说:“但杀人被人捉到就是大问题了!”赵即大惊失色。袁又问:“智庵,你有没有听过什么是多米诺骨牌?”赵说未听过,袁说:“听闻那是一张牌倒下,会令其他牌连锁倒下的东西。”袁稍后罢免了赵的总理一职,赵后来更被人神秘毒杀。

我的朋友刘细良在2003年7月份的一本香港杂志CUP月刊,写了篇十分精彩的“英版‘高尚情操’Peter Mandelson”一文。

当中提到,工党1997年大选上台,为布莱尔提出“新工党、新英伦”竞选口号的谋臣,就是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从此,布莱尔对曼德尔森可谓言听计从,关系十分密切。

1998年,曼德尔森发生丑闻,被英国传媒揭发1996年他收取工党金主Geoffrey Robinson私人贷款,以购买Notting Hill一处住宅,他便从云端摔到地上。他后来写了一封请辞信,当中坚持自己没有犯错,但为了忠于工党,维护内阁名声而请辞。这是一次有默契的政治动作,布莱尔让他请辞(但7个月后再要他出任北爱尔兰大臣,一个更重要的政治任命)。

看过曼德尔森所写的The Blair Revolution及The Blair Revolution Revisited两书的人,都会明白他是新工党革命的理论导师,布莱尔最重要的谋臣。但最后两人还是分开,为了党与政府的声誉,友情也要搁在一边,挥泪斩马谡。

以下是曼德尔森的辞职信及布莱尔的回信:

亲爱的Tony,

我连自己都难以置信自己会写这封信给你。作为阁下的一位亲密战友,阁下的领导才华及政治素质,在我眼中都是无人能够比拟的。和你一样,最近我亦彻夜不眠,反思我自己从Geoffrey Robinson取得借款的一件事是否真的做错,最后,我决定了选择辞职。就如我昨天公开说的一样,我坚信自己没有犯错,亦没有做任何不恰当的事。但我如今认识到,如果出于真诚坦率的考虑,我不应牵涉入这单贷款。我应该一早告诉你及其他同僚我一直是在听谁的意见,我应该一早告诉我的常任秘书长,有关Geoffrey Robinson的调查,但我当时没有如此做。我为此感到抱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