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也是在这个复辟的前夜,总理李经羲在京城大宴各界名流。席间,李总理踌躇满志,声言为撑危局,只干三月。李经羲自谓:“才疏学浅,无功民国,只有复辟一事,不至成为事实,聊堪自诩,并可告慰。”没成想,第二天一早,晴天一声霹雳,清廷还真就复辟了!李经羲自掴的这个大嘴巴实在是太响了。仅仅“京华三日”而已,李老九愤然离职赴津去也。

1917年7月1日凌晨3时,张勋一干人顶戴花翎、补服朝靴地穿戴齐整,从东华门入宫,奏请宣统复辟大位。

坊间传闻,张勋带人入宫之时,宣统正酣睡未醒,张勋亲自由龙床上将小皇帝拽起来,溥仪吓得大哭不止。瑾妃、世续、溥伦闻声赶来,询问何事?张勋答曰:今日复辟。瑾妃等人执意不同意,反复表明,继续享有清室优惠待遇即可,其他之事断不可行。张勋大声叱曰:今日之事,不能听你们作主。有不从者,莫怪老夫无情。溥伦诘之曰:汝此番举动,不是学曹操逼宫故事吗?!张勋答:曹操逼宫,是杀后惊主,我今日逼宫,是拥君即位,那是不能一概而论的。溥伦无词以对。如此大事,竟以戏剧之辞对答,张勋的复辟,真的是一出滑稽戏而已。

回过神来的十二岁的小皇帝,不知“复辟”的利害关系,只觉得好玩、神气。他戴上皇冠,穿上龙袍,在紫禁城里照了一张全身像。这是溥仪在张勋复辟之时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

同日颁行的复辟上谕曰:“朕不幸以冲龄继承大业,茕茕在疚,未堪多难,辛亥变起,我孝定皇后至德深仁,不忍生民涂炭,毅然以祖宗创垂之重,亿兆生灵之命,付托前阁臣袁世凯设临时政府,推让政权,公诸天下。 权衡重轻,天人交迫,不得已准如所奏,于宣统九年五月十三日临朝听政,收回大权,与民更始。自今以后,以纲常名教为精神之宪法,以礼义廉耻收溃决之人心。 ”

大约“以纲常名教为精神之宪法,以礼义廉耻收溃决之人心”两句是康有为的修订之笔,康老夫子洋洋自得,放出大话说:这两句话实可抵半部《论语》,天下从此可望太平。

康有为为张勋起草的“张勋复辟通电”,充分暴露了这个顽固的保守分子对辛亥革命和民主共和的刻骨仇视。“自顷政象谲奇,中原鼎沸,蒙兵未解,南耗旋惊,政府几等赘疣,疲氓迄无安枕。怵内政之孔亟,虞外侮之纷乘,全国飘摇,靡知所届。”“溯自辛亥武昌兵变,创改共和,纲纪隳颓,老成绝迹,暴民横恣,宵小把持,奖盗魁为伟人,祀死囚为烈士。”“名为民国,而不知有民;称为国民,而不知有国。至今日民穷财尽,而国本亦不免动摇,莫非国体不良,遂至此极。”文字不可谓不老辣,行文不可谓不机巧,只可惜康有为的才华用错了地方,只能徒增屈辱,贻笑后世。

复辟第一日,改元宣统九年。一天之内,便发了八道上谕,小皇帝过足了钤印之瘾,紫禁城内又是任命官员,又是诏告天下,“钦此”、“钦此”之声不绝于耳,甚是热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