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先生(字旭初,号寄庵,1890-1963)是着名学者兼书画家。早年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曾留学日本,1910年返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主教词学,曾任该校中文系主任及文学院院长,也是中央大学校歌歌词的作者。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他随中央大学迁至重庆。
在重庆的时候,充和与汪东先生由于昆曲活动的关系,很快就互相认识了。不久,两人又都成为北碚周家曲会的重要成员。(必须补充说明,当年在周仲眉夫妇的《琅 图》上,汪东先生题了一支《南商调·高山流水》的曲子,中有“花外按新声,偏逢顾曲周郎,招游伴,剪烛传觞”等词句)后来又因工作的关系,汪东先生与充和成为至交。
有关充和介绍汪东先生成为礼乐馆馆长一事,在学界圈内早已不是秘密。且说充和首先在音教会中制礼作乐多年,负责为国民政府选辑所有曲子。后来音教会改为礼乐馆,馆址由重庆市内迁至北碚。当时政府急需聘用一个礼乐馆的馆长,于是上头的人就请充和推荐一位理想的人选。充和首先想到她的老师沈尹默先生(当时沈先生在监察院工作),但被沈先生一口回绝。沈先生一向喜欢清静,所以他说:“我只要闲里忙,不要忙里闲。”于是充和就转而推荐汪东先生(他也在监察院里工作),汪先生立刻答应,所以很快就被聘为礼乐馆馆长。(事实上,充和当时等于是介绍汪东先生做自己的上司!)
但在这段共事多年的期间,充和却忘了请汪东先生在她的《曲人鸿爪》里题字(虽然汪先生已在充和收藏的长轴上--名为“云龙集”--留下了诗词)。总之,一直到战后,两人都返回苏州之后(汪为吴县人),充和才终于有机会请汪先生在《曲人鸿爪》的书画册里补上他的题签。那是1947年元月间,汪东先生为充和画了一幅小画,上有录自黄韵珊《新水令曲》的词句:
问谁把万情丝
都编做长亭柳
其境界真乃含蓄缥缈,也算是汪东先生半生漂泊的写照。这其中不但有超然的意境,也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感伤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