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现在的现实是,虽然2004年到2007年,每年中央政府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的,但是地方政府却没有把农业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不重视农村和农民利益的问题比较严重。地方官员动不动就是建设国际的大都市,数据显示,目前提出要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有182个,占比82%,都在想着建设大都市,何来心思改善农村红利面临枯竭的问题。地方政府的不重视,对农村的投入不足,加上农民在城市的收益远高于农村,农民自然没有动力回到农村。
经过这么多年的劳动力转移,农民红利逐渐消失的累积效应已经显现,如若不对农民红利枯竭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最终的CPI将以“咆哮”的方式警示世人此问题的严重性。
要想防止更为严重的通胀出现,治本之策理应是改变农村目前新出现的这种经济特征。将部分的劳动力从城市回流到农村,彻底解决留守农村的农民多是“老弱残孤”的现状,从根本上调动大多数农民再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而不仅仅是采取一些临时性的管制政策来平抑农产品价格。
比如,猪肉涨价是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是过去十几年“轻农”和农民红利濒临枯竭的必然。去年,农民不愿意养猪,但猪肉价格实现了三倍的上涨,到现在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并没有显著提高,这说明如此涨幅还不足以弥补农民的损失。农民养猪牺牲的是进城打工的工作机会,机会成本过高。
然而刚刚过去的2008年半年时间,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通胀“新因素”。粮食危机猛然而至,世界粮食计划署更是将其称之为“无声的海啸”。人类有时候真是莫名其妙,仅仅在一年前,WTO的多哈谈判中,各国还因为替本国农产品争取到尽可能多的出口份额而不惜“大打出手”,而今天的欧洲、北美纷纷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措施,亚洲国家也是几乎无一例外地限制粮食出口。
虽然目前国内以大米为代表的粮食价格基本稳定,但央视的调查却显示,重庆、四川和安徽这样的农业大省,撂荒地的规模很是惊人,农民种粮食的积极性空前低落。最近,广东几大粮油市场销售的大米,约98%需要从外地调进,也昭示着区域性的粮食危机已经发生。
当前,虽然美国一季度0.6%的经济增速和良好的上市公司报表,顷刻之间人们开始从美国经济衰退的梦魇中回味过来,“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成为新的共识。然而,消费的持续低迷,以及在市场纷纷预期房地产市场依然有10%的下降空间的情况下,美国经济并没有完全摆脱衰退的可能,美元也不能因为美联储的降息周期收尾而出现拐点,“见底论”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如果美元继续疲软,全球的大宗商品价格势必将再战新高,150美元的石油、9000美元的伦铜可能年内就成事实。
是的,在通胀因素内外交错的当下,老通胀因素还未来得及消化,新通胀因素却不断涌现,治理通胀的确十分艰难。难怪乎温总理直言“通胀是今年中国经济最大的困难”。
对于目前国内的通胀形势,我们不能用太短视的眼光去审视,诸如临时价格管制类的“头疼医头”式治理只能进一步推高物价,指望用过于“实用”的政策一步到位,最终必将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CPI数据可能破两位数,未来两三年内通胀压力难以明显减轻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做好与通胀做中长期博弈的准备,优化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尽最大努力减少通胀对财富的侵蚀。
人民币“6.0时代”:通胀难以应声而落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伴着古乐府的佳句,我们不得不慨叹时光荏苒,年华易逝。转眼间,人民币汇率改革已经三年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价也早就悄然地突破7.0,正式进入了“6.0时代”,三年累计升值幅度高达20%。
遥想3年前的夏天,在一片欢呼声中人民币汇改启动,以市场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正式宣告运行。当时人们对人民币升值必然减少贸易顺差寄予了相当高的期望,但这两年的贸易数据给这条教科书的“金科玉律”予以了无情的打击。在“破八”的2006年,中国的贸易顺差达到1774.7亿美元,远高于2005年的1019亿美元。而人民币加速升值的2007年,顺差更是一下子实现了翻番的增长,达到2622亿美元。如此凶悍的顺差增长速度着实让人汗颜,升值减少顺差注定了将成为一厢情愿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