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118节

  115、西蒙、布洛伊勒和里根纳诺提出了生命的记忆理论,认为进化与个体有机体中的记忆有着平行的关系。

  的确,我的粒子行为链模型组成的平行膜和生物学家的描述有一种偶然的巧合,粒子行为的平行排列是一种简单、直观合理的结构,它体现了均衡持续的生物体的历史。在平行膜上生物特性显示出有三分之一的领先机会,分布在第一条边上,在更多的生物特性出现时,证明生物特性的不稳定性。出现的生物特性越少,在寻找边界时越有意义。在非连续性对抗中,第一次间隔出现第一个生物特性时,生物特性滞留物的痕迹比较多,它和其它几种粒子结构平行平衡状态的存在构成了物理世界里博弈系统的延续。

  对过去的这种博弈的过程,依赖于用数学的公式表达。更多的专家用微积分方程来处理,故意表示博弈的深奥,这是数学家的习惯,结果却表明了这是一条自我张扬的弯路。我引用薛定谔的一段话,"在那里,已经对它入了门的人用那些最多被少数游客所懂得的术语互相继续着冥想,那么这种理论科学家必将被其他有教养的人所抛弃。尽管深奥难懂的闲谈可能会在那些乐于孤立的专家群内部继续着,但随时间流逝,它注定要萎缩和僵化。"这是薛定谔对数学家在博弈运算上用复杂的数学符号给以的嘲笑和极大的讽刺,这段话惹起了很多科学家的愤怒。粒子行为链对于解释生物行为中的机械性、随机性和不可逆性的复杂问题上起作用,使得根据粒子内部结构重新作出的选择,再将决策的点记录下来,会发现这个决策系统是有很多有序。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一个有机体在它自身集中了'秩序之流'从而避免衰退到原子混乱,它一定从合适的环境中吸取秩序。"

  116、在二人博弈中,决策人都是考虑到局部粒子相互作用,从而分析有限范围内的瞬间状态和因果关系,无论使用什么办法,结果都失败了。有机体主要是表现时空中的整体,看似孤立出来的细小的因果链,却在整体中起作用。

  生命系统的行为都不可能由单一因果关系决定,都是在斗争的大背景里运行,我们听说过"赢得了战役输掉了战争"这句话。目前科学家正聚焦这个生物粒子行为模型,帮助理解迷惑不解的直觉源头。从宏观看传统博弈的结果,再看以前大科学家谈的二人对局,没有发现他们对取胜有什么意义。

  117、粒子行为结构建立的平行膜,影响了人们的直觉认识,也影响了博弈决策人的决策性质。粒子结构的平行膜永不停息地侧向组合,构成了博弈行为延续的长期过程,这也是一个预先具有取胜目的的由生物物质构成的生态混合系统,从中可以认识生物体在博弈决策中的功能。平行膜上有多少种状态,如何分布,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科学家怎样对未来作出预测?就得寄希望于概率描述,也就是他们的对局常数。

  当科学家开始把焦点放在粒子行为结构上的时候,就发现其丰富度和多样性远远超过科学家的想象,各路科学家都作了大量的研究,都发现研究博弈是一个烫手的山芋,都悄悄地回避了。高熵赛棋的发明给研究者提供了定性的工具,其中几种模型很快在博弈中会被验证。

  118、平行膜的建立,并不是复制,也不依靠以前的帮助,而是取决于规则。每一个粒子每次选择自身结构,首先在自然界的三属性中先做唯一选择,作为粒子的第一个微粒细胞,记录在平行膜的第一条链上,然后第二次按规则选择其一记录在第二条链上,最后完成第三条链。这样,每一个粒子的属性各有不同,出现了6种结构,这就是人的决策背景,可以从模型上看出特性分布,这时的直觉反应就不是平时决策人的直觉反应,这和博弈的结果吻合的很好,又能平衡心态,防止错误又接近现实。这种模型决策频率并不高,决策虽少,正确率提高。我有时把构成粒子结构的单位称为细胞,到底是不是合适,还没有一个精确的概念。这种粒子的6种结构从宏观上看是相同的,从微观上看多半是决策人误判的,这能不能作为人们失误判断的原因呢?

  看完我的论述,至少可以用一些博弈的语言和术语来提出一些问题,如果我定义的概念词是真实的,那么原则上就是可以验证的,绝没有什么迹象可以说明它是不正确的。我提出的一些猜想,它只适合博弈的局部,不必把它作为打开神秘领域的万能钥匙,也不必过高期望解决博弈中的疑难问题。生物在高熵粒子结构的平行膜上,可以判定机率的多少,还可以看出被淘汰的占三分之二,是粒子的结构不让我们一定产生这种直觉判定。由于科学上的原因,科学家不会反感,同时博弈参与人也不会反感,不但如此,而且他们还觉得这个模型显示的十分有趣,因为粒子行为链的平行膜是一个更深层次的决策背景,其真实性总是存在于万事万物的背后。博弈如同开采宝藏,看似不可能的时候会有意外的发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