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与别人较劲不如与自己较劲(3)

  在现实中,随着创业步伐的加快,企业规模的增大,公司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危机。因此企业的领导者练就耐挫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家必须牢记,在数以千计的环节中稍有失误或失职,都可能将整个公司拖入危机。危机发生后,迅速理智的反应也是耐挫的一种表现。企业家在危机发生时候的迅速决策,可使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当老牛还是小牛的时候,他就已经身体力行此道。他因为养父母的特殊身份遭人殴打,却不还手:“不还手挨的打会少得多,一旦还手就可能没完没了地挨打!”牛根生从小的经历使他不经意中形成了一种重要的企业家品格——“耐挫”。

  1999年初,牛根生虽然隐姓埋名“躲”在幕后,但也没有逃脱继续受打压的命运。竞争对手为了封杀蒙牛,争夺奶源,蒙牛有的牛奶车半路被截,牛奶被当场倒掉,广告牌被砸。

  面对对手的强力打击,牛根生非常冷静。他首先考虑到幼年的蒙牛没有能力与对手发生冲突。为了减少冲突,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牛根生很快制定了“收奶三不干”政策:凡是伊利等大企业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干(不建奶站);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干(不收);凡是跟伊利收购标准、价格不一致的事,蒙牛不干。蒙牛的这种低姿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蒙牛受打压的力度,确保蒙牛不会在冲突中夭折。

  与此同时,牛根生启动“中国乳都”的概念,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打出“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口号,提出草原品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牛根生的做法逐步赢得了更多的同情与支持,将自己融入了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大局,在抬高竞争对手的同时保护了自己。

  牛根生后来回忆起当年的情形,这样解释道: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只有这种方式才能活下来,同时还能长大。

  面对竞争对手想要置之死地的策略,牛根生坦言:

  如果不还手是掐不死的。只要一还手掐死的可能性是特别大的。当时挨打和挨骂是为了将来不挨打不挨骂,为了自己能够生存住、发展好,最后能够不挨打不挨骂。当你打了好几年,打的和骂的过程都经历了以后,就要学会怎么样不打能赢,怎么样不战能胜。

  谦卑的态度成功地化解了蒙牛与竞争对手的竞争冲突,并创造性地把自己融入了“草原”这个大品牌之中,使人们很快记住了新生的蒙牛。

  可见,练就企业家“耐挫精神”的是一次次的危机处理。在面对危机,产生挫折感的时候,企业家思考模式也会变得越来越完善。而处理危机,关键在于企业家能否克服危机,使危机为企业所用;危机的反面是机遇,能够化危机为机遇,是一个企业家高超的管理艺术的体现。

  “抠门”才叫企业家

  很多企业家都有抠门的习惯,这恐怕不是巧合。曾经一份“中国十大抠门富豪”的榜单在各大网站炒得沸沸扬扬。

  有趣的是,在这份面向全球华人富豪的抠门榜单上,最抠门的前三个人正好代表了“两岸三地”:王永庆排第一,李嘉诚排第二,牛根生排第三。从地域角度看,牛根生就成了“大陆第一抠”。

  说牛根生是“大陆第一抠”,大概并不为过。

  牛根生给人的印象是非常朴实的。一点都没有富豪的架势。人们在公众场合经常能看到的是他戴的是18元钱的“蒙牛领带”,虽说家里有车,但也只是小排量的奥迪。而他的下手坐的是奔驰、宝马、沃尔沃。他平时吃饭是在员工餐厅,他常用一碗面条、一小碟咸菜打发午餐。作为一个大富豪有必要这么节省吗?有人会说他是在作秀,但牛根生回应说,人一时作秀可以,但人不能作秀一辈子。

  牛根生算是抠到“家”的。他家里每个月的预算只有3000元。如果超过“预算”,就要查明清楚,只有确属合理,才会报销3000元以外的支出。牛根生曾发表声明说,股份全部捐给“老牛专项基金”,家人不能继承,妻子、一儿、一女每人只可领取不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月生活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