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要到位,而不要越位
在企业里,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岗位,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是不一样的,要把事情做到位,但绝对不能越位。
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说:"君子思不出其位。"说的都是一个人应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要思考自己不该思考的事情。勤奋要用对地方,否则就会与其他人的工作重叠,可能引起与他人的矛盾,导致混乱,并最终造成企业整体资源的浪费。
一家企业有不同的岗位,不同岗位的人如果能认清自己的岗位职责,并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整个企业就能够和谐一致,健康发展。反之,如果像某企业流传的那样:"董事长干总经理的活,总经理干部门经理的活,部门经理干员工的活,一般员工在考虑:企业该怎么发展呢?"那注定是做不好的。
在企业里,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岗位,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是不一样的,要把事情做到位,但绝对不能越位。茱丽叶是一家跨国集团香港分公司的员工,经过几年的奋斗,升任这家分公司的公关部经理。一次,总公司的几位高层领导在香港举行盛大宴会。茱丽叶业绩卓越,在公司有着一定的声誉,在一些宴会和其他场合,风头常常凌驾于分公司总经理之上。
当晚宴会,茱丽叶负责主持,介绍总公司总经理和主管香港分公司的高管一一出场致辞,但轮到她的上司,即香港分公司的总经理致辞时,她竟先说了一番感谢词,虽然只是三言两语,但总公司负责香港公司的主管还是皱了皱眉头,因为茱丽叶作为主持人,只负责介绍出场发言人,而无独立发言的权力。香港分公司的经理自然也很不高兴。
在宴会过程中,总公司主管主动与她交谈了一番,发现她在提及公司的事务时,常以个人主见发表意见,全不提经理的旨意,给人的印象是,她才是香港分公司的总经理。她不知道,她的越权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不久以后,经常越位的茱丽叶就被上司找个借口炒了鱿鱼。茱丽叶在业务中表现得很出色,但由于在决策问题上分不清角色,越权行事,导致自己最终被解聘,自食其果。可见,成功是一个系统,需要系统中的每一个因素都做得好,如果有一个因素不好,那么都会导致失败的结果。这不仅让人想到了汪中求先生《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我是非常赞赏汪先生"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及其精细化理论的。精细化有着一套系统的理论,但在我看来,把精细化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无非是让人们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到位,比如,做战略决策就把做战略决策的事情做到位,做小事就把小事做透,让人们从小事中看到大的功夫……
按角色做事做事到位而不越位的必然要求,就是每个人要按照自己的角色办事。
每一个组织都有其固定的组织结构,每一位成员都要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严格地按角色做事,为其所当为,止其所当止,这样才能与整体步调一致,否则就会造成混乱,出现不和谐的状况。有家杂志社为一位作家做了一期专访。杂志出来以后,这位作家收到了一本样刊,他想多要几本送给朋友,便打电话给杂志社主编。主编不在,杂志社里一个小姐接了电话。"麻烦你转告一下主编,我希望多要几本这期杂志。""这个啊,没问题!您直接派人过来拿就成。"小姐爽快地说。
作家正打算驱车去拿杂志时,就接到主编的电话:"对不起!刚才我不在,杂志收到了吧?我刚才已经派人给你多送了几本过去。"停了一下,主编又说:"可是,对不起,我想知道是哪个人说您可以立刻过来拿。"作家很奇怪,问道:"有问题吗?""当然没问题,您要十本都可以,我只是想知道,是谁在自作主张。"事情的结果可想而知。真相查明后,那位自作主张的小姐受到了主编的严词责备,而且在主编心目中的印象也大打折扣。在这件事情上,小姐就因为办事越位而扮演了错误的角色。小姐的错误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作家打电话找主编要书,小姐作为接听电话的下属只能如实转告主编。至于能不能给,那是主编才能决定的,但小组越俎代庖,擅自替主编做出了决定。
第二,杂志是公司的财产,不能随意处置,而那位小姐擅自决定送人杂志,任意处置公司财产。在这种角色错位中,让人觉得把杂志送人并不稀奇,人人都能做主。这样,公司的产品也被大大地贬值了。
第三,在现实社会条件下,人际关系是一种资源,而送人财物是维持关系的一种手段。站在主编个人的角度看,送给作家杂志既是维持客户关系的一种手段,同时,也可以由自己来显示恩惠和大度,但这种机会却莫名其妙地被人剥夺了。
当然,小姐的这种角色错位所处理的还只是一件小事,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多大后果。而一些重大事情的角色错位,那当事人可能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三国演义》中的杨修就因为角色错位而招致杀身之祸。
杨修是曹操手下的一个"主簿"--就是现在所说的统计员、记账员一类的职务。他聪明过人,又贴近领导,本应该得到曹操的器重和赏识才对。但他因哗众取宠、喜欢在众人面前耍小聪明,擅自公布领导的意图而遭大难。一次,曹操命人对自己的丞相府扩建。在工程完成后,曹操前去检查。他看完之后,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众人不解其意,杨修见了说:"这还不明白吗?门内有活为阔。主公嫌门太阔了,应该再修得小一点。"后来,曹操听说此事,虽然佩服杨修的才华,但对他擅自向众人透露自己的意图的做法心存不悦。因事情较小,他并没在意。
又有一次,有人向曹操进贡了一盒酥糖,曹操看了没动,提笔在盒上写下了"一盒酥"三个字就出去了,恰好杨修看到了,他即刻叫来了一群官员:"来来来,主公请大家吃酥糖了。"说着自己打开盒子先吃了一口。有人害怕地说:"主公的东西你怎么敢乱动?"杨修笑道:"你没见主公在盒上写着'一人一口酥'吗?"曹操知道后,对杨修擅自透露自己意图以及做出行动的举动更加不满。
后来,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战局僵持不下,但一时又难有突破,想退兵又心有不甘。这时候,庖官为他端来了一碗鸡汤,曹操夹起了一块鸡骨头,说道:"鸡肋啊鸡肋!"杨修听到了这句话之后,马上在士卒中散布:"赶紧收拾行囊,主公马上就要下令退兵了。"有人问道:"你怎么知道主公要下退兵的命令呢?"杨修回答:"鸡肋这东西,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主公用它来比汉中,这不明摆着是说这场仗弃之可惜,打下去又没有什么意思,不退兵还等什么!"不一会儿,曹操得知此事后,非常气愤,立即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将其斩首。因为历史上的忠奸之辩,被视为奸臣的曹操一向是遭到唾骂的对象,所以人们对被曹操所杀的杨修都表示同情。但在我看来,杨修因角色错位,越位做事,是咎由自取。聪明不是错,但错误地使用聪明就是错。杨修能准确地理解曹操的意图,这是他的聪明之处。但他擅自对外宣布,并采取行动,就属于越位行事,就是错误的。前两次耍小聪明,因事情很小,不值得计较,但最后一次正值战争,事关军国大计,领导意图岂能随便向众人宣布并擅自采取行动?所以,在角色错位的情形下,杨修用所谓的聪明,一步步地把自己送上了绞架。
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集体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更稳。
--奥斯特洛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