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仕亦隐的四代帝王师友李泌(二)

  三、唐代宗时期再度出山

  宝应元年(762),广平王在肃宗死后即帝位,他就是唐代宗。大概在四五年后,代宗将李泌从衡山征回阔别十年的长安。代宗遵循肃宗时旧例,也赐给他紫色服装,任命为翰林学士,在皇宫中蓬莱殿侧建置书院,让他居住其中。代宗退朝后,常常穿着便服来书院中找他,同他商议军国大事。代宗想让他当宰相,他坚辞拒绝。大历三年(768)端午节,王公贵族都向代宗贡献物品,而李泌没有任何表示。代宗问道:"只有先生一人不曾献物品,这是为什么?"李泌答道:"我住在皇宫中,所有穿戴吃喝全是陛下恩赐的,其馀只有一个躯体而已,拿什么献给陛下?"代宗说:"我所求的正在于先生的躯体。"李泌说:"我的躯体不归陛下所有,还会归谁所有?"代宗说:"先帝想以宰相职位屈待先生而不能如愿,现在先生既然将躯体献给我,当由我来安排,就由不得先生自己了。"李泌问:"陛下想叫我干什么?"代宗说:"我想让先生吃酒肉,娶妻室,享官禄,当俗人。"李泌哭着说:"我辟谷绝粒二十多年,陛下何必使我改变志向!"代宗说:"哭有何用,你在九重之中,还想去哪里?"代宗于是下令由国家提供经费,为他重新安葬双亲,娶前朔方军留后(军镇长官)李暐的外甥女卢氏为妻,在京师安福坊赐给一所第宅,让他轮流在家中和书院中住宿。这样,年近半百的李泌虽然照旧拒不出任宰相,却被迫过上了世俗人的生活。
一次,代宗和李泌说起建宁王,想厚加褒赠。李泌建议按照玄宗追赠其弟岐王李範为惠文太子、薛王李业为惠宣太子的先例,将建宁王追赠为太子。代宗哭道:"我这位弟弟率先建议先帝北上灵武,成就中兴大业,岐王、薛王哪有这样的功劳?可惜他忠贞不二,反被坏人进谗言杀害。如果他还活着,我一定要立他为皇太弟(皇储)。现在应当把他褒赠为皇帝,以实现我多年的愿望。"代宗于是下诏追赠建宁王为承天皇帝,以帝王礼改葬于顺陵。

  这时,中枢政局中内外朝之争逐渐趋于激烈。李泌不当宰相,而以翰林学士的御用文人身份居于皇宫中参议朝政,必然被作为外朝势力的宰相看作是同宦官一样的内朝势力。一般地说,内朝是皇帝私人的力量,为皇帝所倚重,但是,如果过于跋扈,影响皇帝利益,也必然为皇帝所不容。宦官头子鱼朝恩便是这样。他执掌禁军大权,气焰嚣张,无恶不作,代宗很讨厌他。大历五年,代宗和宰相元载密谋,杀掉鱼朝恩。元载的参与,使得外朝势力占据了上风。元载还想乘机整掉李泌,就对代宗说:"李泌常和亲朋故友在禁军中宴饮,和鱼朝恩关系也很亲密。鱼朝恩的勾当,他应该是知道的。"代宗当然要保护自己的势力,就说:"李先生辅佐先帝,禁军将领都是他的老部下,因此,我让他到禁军中和这些故人会晤。诛除鱼朝恩,他也参与了谋划。你不必怀疑他。"但元载一伙仍然对李泌不停地加以攻击。恰在这时,江西观察使请朝廷增派副手,元载就称赞李泌有才干,可充其任,代宗只好批准。就这样,李泌被元载排挤出朝,到洪州(治今江西南昌市)去当江西观察判官。

  元载蛮横放肆,专断独行,必然加剧相权同皇权的冲突。大历十二年,代宗将他杀掉,第二年,便将李泌征回朝中。但宰相常衮又嫉恨、排挤李泌,对代宗说:"汉宣帝打算任用谁为公卿大臣,先让他到地方上去直接处理政事。陛下既然早就想重用李泌,是否让他先去当州刺史,普查人间的利病疾苦,等他回朝汇报政事,再加以重用。"代宗于是诏令李泌去楚州(治今江苏淮安市)当刺史。李泌谢恩时,讲了很多依恋朝廷的话,请求继续留在长安,代宗留下了他。数月之后,常衮又借澧州(治今湖南澧县东)刺史缺员之机,极言南方落后贫穷,须由才略超群的人去治理,李泌最合适。代宗批准了。大历十四年正月,李泌赴任;不久,又改为杭州(治今浙江杭州市)刺史。他在地方官任上,政绩斐然,著称于世。

  四、唐德宗时期从谋士到宰相

  李泌离开长安四个月,代宗病故,唐德宗李适(括)继立。德宗执政初期,一反代宗时对跋扈藩镇姑息的政策,拒绝批准藩镇节度使世袭制,于是今河北、山东、湖北、河南的几个藩镇联兵叛乱,攻掠州县,称王称帝。建中四年(783)初冬,德宗所调发的泾原(今甘肃泾县)士兵五千人赴河南讨伐叛乱,路过长安,因朝廷未给犒赏,让吃些粗粮菜饼,遂发动政变,攻入皇宫,抢劫财物。德宗召禁军抵御,竟无人前来,只好带着王妃、太子、宦官等人,仓皇逃至奉天(今陕西乾县)。居住在长安的前泾原节度使朱泚被变兵拥立为大秦皇帝,发兵围攻奉天,遇到行在都虞候浑瑊的坚决抵抗。正在河北前线平叛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和神策军(中央禁军)大将李晟闻讯后,星夜兼程回救奉天。李怀光击败了朱泚别军,朱泚退守长安,奉天之围解除。

  次年正月,为了全力对付朱泚,德宗下诏罪己,赦免关东的叛乱军阀,致使他们去掉王号,上表谢罪。但到二月,李怀光又发动了叛乱。李怀光出身胡族,性格粗率,勤王途中,说这次祸难罪责全在奸相卢杞,应该诛杀以谢天下。解除奉天之围,他自以为功劳卓著,希望得到德宗的接见。卢杞却加以阻挠,建议德宗令他乘胜收复长安,使他极为失望。他感到自己被奸臣排斥,没有前途,就接连上表揭发卢杞的罪恶。德宗不得已,把卢杞贬到南方当地方官。李怀光从此心里很不踏实,加上所率领的是地方军队,和李晟所率领的中央禁军相比,物资待遇差别太大,就转而叛唐,与朱泚勾结。看到武人接连不断的叛乱,德宗几乎失去了对所有武人的信赖。他不得已,部署李晟对付朱泚、李怀光,但又不想让他立全功,以免功高难制,就派人向吐蕃族请援兵,答应功成后割安西、北庭两镇(今新疆及其以西的一些地区)给吐蕃,以作报偿。形势已进一步恶化,德宗匆忙逃往梁州治所(今陕西汉中市)。德宗在肃宗灵武登极时是奉节王,曾由李泌指导过读书作文;当太子后,因李泌住在皇宫书院中,也能得便经常来往。这时,德宗想起李泌,急忙下诏将他从杭州征至梁州。李泌当了五年地方官,又来到皇帝身边。

  李晟统领唐军,处在朱泚和李怀光两支叛军之间,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与朱泚军展开决战。德宗派浑瑊率军由梁州北上配合作战,吐蕃两万士兵也赶到关中。浑瑊击败朱泚军,进驻奉天,与李晟东西相应。吐蕃不积极追击朱泚军,反而乘机抢掠武功(今陕西杨凌),又受朱泚厚赂,全军撤回。五月下旬,李晟痛创朱泚军,收复了长安。朱泚逃走,为部下杀掉。七月,德宗回到长安,李泌被授以左散骑常侍的散秩,每天值班于中书省,为德宗咨询军国大事充当顾问。

  一次,德宗对李泌说:"李怀光屯据河中,离长安不远。他统领的朔方军素以精锐著称,达奚小俊等人,都是万人敌。我为此日夜担忧,不知道该怎么办。"李泌说:"天下事有很多值得担忧,但河中一事则不必过虑。评估敌方力量,要看其将领如何,不必看其士兵怎样。李怀光是将,达奚小俊之流是兵,不足为忧。李怀光当时解除了奉天之围,朱泚已成败亡之势,李怀光却不能战胜他,反倒同他联合,使得李晟消灭朱泚军,取得大功。现在陛下已经还宫,李怀光不但不束身请罪,反而残杀朝廷使臣,潜伏河中,恐怕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部下杀掉,我方将领想动手也没有机会。"后来,浑瑊和马燧率官兵同李怀光进行了几次战斗,李怀光兵败自杀。

  安史之乱中,西北地区防备吐蕃的唐军内调平叛,河西、陇右地区(今甘肃、青海、新疆地区)被吐蕃占领。西北的北庭、安西两镇杳无音讯,人们以为也被吐蕃占领了。直到建中二年,两镇使者绕道入朝,人们才知道北庭节度使李元忠和安西留后郭昕率领军民坚守地盘,与吐蕃对抗。德宗回京后,吐蕃要求唐廷践约割地,德宗打算给他们。李泌说:"安西、北庭两地,控制着西域五十七国和十姓突厥,起着分散吐蕃兵力的作用,使吐蕃不能全力东侵,如果割给吐蕃,关中地区就危如累卵了。再说两镇的官兵和百姓在势孤地偏的情况下,竭尽全力,为国家坚守地盘近二十年,现在突然割弃给吐蕃,他们一定会痛恨国家,以后随吐蕃入寇,就像报私仇一样。况且吐蕃这次并没有如约参战,而是首鼠两端,抢掠财物,受贼贿赂而去,哪有什么功劳可言,凭什么要割地给他们?"群臣都支持李泌的说法,德宗不得不打消了割地给吐蕃的念头。

  德宗出逃奉天时,浙江东西道节度使韩滉在今江苏南京市到镇江市一带修筑石头城、楼馆、坞堡。十一月,有人说他阴蓄异志,图谋不轨。德宗感到疑惑,就和李泌谈起来。李泌说:"韩滉对朝廷忠心耿耿,陛下播迁在外,他一直贡献绢帛粮食。他所管辖的浙江东西二道共十五个州,盗贼不起,全是他努力的结果。他看到京师出现变故,以为陛下会有南迁之举,准备迎銮驾至江南,这才修筑了石头城。这明明是忠君行为,怎么反倒以为是罪过呢?他为人刚正,不巴结权贵,才招致了种种诽谤。愿陛下仔细查考,我敢保他无罪。"德宗说:"外间议论纷纷,章奏不断,你不曾风闻吗?"李泌说:"我何尝不知!韩滉的儿子韩皋在朝中供职,现在不敢回家探亲,正是由于群议汹汹的缘故。"德宗说:"他的儿子尚且如此惧怕,你怎么还要保他?"李泌说:"韩滉居心如何,我甚为了解。我想上一份奏疏为他申辩,请陛下到时候将奏疏宣示给中书省,以便使朝中百官周知。"德宗劝他不要违背众情,不然会受连累,但他还是上了奏疏,并说这样是为朝廷着想。德宗问:"如何是为朝廷着想?"他答道:"现在各地旱蝗灾害严重,关中地区一斗米值一千文钱,仓库为之空虚。韩滉确实没有谋反的意图,他所在的江东地区已获丰收。希望陛下抓紧宣布我的章奏,以消除群臣对他的疑惑,并当面指示韩皋,让他回家探亲。韩滉定会感动,不再自疑,即可火速向朝廷运送粮食。这岂不是为朝廷着想!"德宗豁然开悟,立即照办。果然,韩滉感动流涕,亲自到江边督运一百万斛粮食至长安。淮南(驻今江苏扬州市)节度使陈少游闻讯,也连忙向朝廷贡献二十万斛粮食。这样,便解决了关中的粮食供应问题。德宗高兴地说:"韩滉居然能感化陈少游。"李泌说:"岂止陈少游,各道节度使恐怕都要争先恐后地入贡粮食呢!"十二月,陈少游死,他手下的大将王韶想自称留后,以接替节度使职务,还准备大肆抢掠。韩滉派人去加以警告,说:"你胆敢为乱,我立即率兵渡江杀你。"王韶惊恐,不敢作恶。德宗知道后,欣喜地对李泌说:"韩滉不仅能安定江东,还能安定淮南,真有大臣风度。先生可谓知人。"德宗从此重用韩滉,任命他为江淮转运使,他便不间断地将江淮地区的粮食绢帛运至长安,使在战争废墟上立足的中央政权有了生机。
贞元元年(785)正月,德宗想再次起用卢杞,遭到众多臣子的抵制。德宗大怒,群臣也不屈从,双方争执激烈,德宗最终让步。当德宗同李泌谈起此事时,李泌说:"这些天,外间私下议论起来,都把陛下比作东汉末世的桓帝、灵帝。我听陛下这么一说,才知道尧、舜也比不上陛下。"德宗听后,乐不可支。

  七月,李泌受命去陕州(治今河南陕县)任职。这时,李怀光尚未平定,陕虢都兵马使达奚抱晖杀害了节度使张劝,要朝廷任命自己为节度使,并勾结李怀光的部下达奚小俊为援。德宗害怕两股势力联合后不好对付,特别是陕州地处水路运输的枢纽,如果由达奚抱晖据以对抗朝廷,江淮物资便无从运入长安,因而任命李泌为陕虢都防御水路运使,前往料理。德宗准备派数千名禁军护送他入境,他加以谢绝,坚持自己单骑前往,理由是:"陕州人并非习惯于犯上作乱,这次作恶者不过是达奚抱晖一小撮而已。如果大批禁军护送我入境,他们一定会利用陕州城三面临山傍河的险峻形势而长期坚壁固守,无从解决问题。我单骑前往,他们兴师动众来对付我,会觉得我不是这种强敌;如果派小军官来杀我,未必不反而为我所用。"德宗于是加授他为陕虢观察使,允许他灵活从事。当他突然出现在陕州城郊时,达奚抱晖不知所措,只好前来迎接。他入城后,做了一些安抚工作,要达奚抱晖祭祀张劝,然后去一个安全的地方度馀生,一些胁从者因而放下心,再不为非作歹。德宗本来列了一份75人的名单,要李泌处以死刑。当使臣来催促办理时,他只让押送五人入京,并请免死从军。达奚小俊引兵赴陕州,得知情况变化,急忙退回河中。李泌这个区分打击对象主次的做法,瓦解了叛乱势力的联盟,使朝廷得以化险为夷,集中力量平定李怀光。同时,他组织人力开凿山路,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

  贞元三年正月,唐廷所征发至西北戍边的四千淮西镇(驻今河南汝南县)士兵,受该镇叛将吴少诚密召而私归,德宗急忙令李泌在陕州加以阻遏。李泌在各个必经路口设下伏兵,又部署军民追杀拦截,几乎全歼叛军,只有47人逃归淮西。德宗原以为陕州兵少,派禁军五千前往援助,半路上听说李泌已获全胜,便全部撤回。此后,德宗调李泌回京,封爵邺侯,授以宰相职务。这次李泌居然没有拒绝。

  这时,国内的叛乱已经平定,德宗对立功将领的猜忌防范愈加明显,将领们为自己的身家性命朝夕担忧。六月的一天,李泌和李晟、马燧等人谒见德宗。德宗对他说:"先生在灵武时就该当宰相,却一再辞让。现在我拜你为相,想和你定个盟约:你千万不要报仇,要报恩,我替你报。"李泌答道:"我素来信奉道教,不和人结仇,也无恩可报。我也想和陛下约定,不要杀害功臣。就拿李晟、马燧来说吧,都是为国家立下大功的人,听说有人进谗言陷害他们。当然,陛下绝不会听信那些谗言。我现在当着他们的面说这事,是想让他们不再自疑。陛下万一杀害他们,那么,卫士也好,藩镇节帅也好,将会愤恨而反叛,恐怕又会出现变乱。作为臣子,如能蒙受帝王的爱重和信任,就是万幸了,职位算得了什么?我在灵武时不曾有职位,而宰相、将领都受我的调度指挥。陛下以李怀光为太尉,职位达到极点,他反倒恐惧,以至于叛乱。这都是陛下亲眼见到的事。现在李晟、马燧二人,富贵已到极点,陛下如果对他们坦诚相待,使他们安下心来,国家有事则带兵出征,无事则回朝,那该多么快乐啊!因此,我愿陛下不以二人功大而猜忌,二人不以位高而自疑,天下就会永远太平了。"德宗被这番话打动,表示要和二人竭诚相处。二人拜谢,哭泣不已。

  李泌还针对宰相张延赏减省州县官吏一事,请德宗加以恢复。德宗怀疑其必要性,因为这时户口比和平时期减少了三分之一。李泌说:"户口虽然少了,但事务比和平时期多了十倍。陛下要精简官吏,应该是冗员,而不是常员。"德宗于是下令把已裁减的必备官员一律恢复,而把肃宗以来增加的各种无所执掌的带有"兼"、"试"字样的冗员加以裁汰,这部分人的数量占正员的三分之一。李泌又建议精简中央机构,并按旧制,未出阁的诸王不设属官,德宗采纳了。这样,节省下来的俸禄超过了恢复官员的开销,缓解了财政困难,德宗很满意。

  为了进一步缓解财政危机,李泌又筹划了三件事。其一,李泌向德宗奏称:"藩镇和州县在战争年代多违法聚敛,现在国家安定了,他们害怕追究,隐瞒不报。请派使臣到各地宣布诏令,既往不咎,下不为例;已聚敛到的财物,一部分留当地作办公费用,剩下的都运入京师。百姓拖欠官府的赋税,能征收的征收,难征收的干脆免除,如有弄虚作假,悬赏告发,加以处分。"德宗担心这太宽松,国家得不到多少利益。李泌分析道:"法令宽松,百姓喜于免罪,乐于输税,国家所得既多且快。法令峻急,百姓就会竞相隐瞒,不动用刑法就不能得其实情,国家所得既少又慢,不能解除用度上的燃眉之急,财物反而会中饱奸吏的私囊。"德宗称善,立即派使臣办理。其二,李泌建议对于滞留中国的西域使者进行调查登记,绝大部分停止供应,给国家每年省下五十万贯铜钱。河西、陇右被吐蕃占领后,唐和西域的交通被切断,西域各国来华的使者不愿绕道回国,就长期留在长安,由唐政府为使团的人马提供生活经费。李泌得知他们已在长安安家定居,时间长的竟达四十多年,都置办了田地房舍,甚至放债典当,谋取大利,不再愿意回国。李泌就组织人员对这批人进行田宅财产的调查登记,共有四千人,政府不再对他们负担供应。他们都到宰相府来申诉。李泌说:"这都是历届宰相的过失,哪有外国朝贡使臣滞留长安几十年还不让归国的道理?现在可绕道归国,愿意留下的可自行申请当唐臣,由国家安排职务,发放俸禄。"他们竟无一人愿归,都被李泌安排到军队中供职或当兵,禁军力量得以加强;政府视为使臣而提供生活费用的只有十多人。其三,李泌建议边兵屯垦,入粟拜官。他对德宗说:"今年征调了17万关东兵士戍守京西防备吐蕃,一年须供给军粮240万石,每斗价值150文钱,共需钱360万贯。国家连年遭受灾荒、战乱,经费不足,即使有钱,也无粮可买。吐蕃久居原州(治今宁夏固原市)、会州(治今甘肃靖远县)之间,用牛运粮,粮运完了,牛便无所用。我们可通过当地的党项族来买吐蕃的牛,用18万匹绢帛可买六万多头牛。再铸造农具,购买麦种,赐给沿边军镇,募本镇戍卒垦荒种麦。明年收获后,留下多出今年一倍的麦种,剩下的麦子,官府以高出时价五分之一的钱买下来,新种的庄稼也如此处理。戍卒得到好处,愿意从事屯垦者会越来越多。边地人烟稀少,士卒吃的是官粮,打下的粮食卖不出去,价格一定很低。官府买粮看起来高出时价,实际上比内地价格低得多。戍卒屯田致富,就会安心戍边,不想家乡。等三年更代期满,下令愿意留下的以其所垦土地为永业田,家属愿来,即由原籍签发文书,沿途官府提供食宿方便,几年以后,就变成了土著户。"德宗很高兴,下令实施,戍卒十之五六都踊跃应募。李泌又以边地官吏普遍缺员,建议由百姓向国家捐粮而授官,可解决当年边地军粮问题,德宗允诺。

  这年秋天,吐蕃再次大肆寇掠关陇,长安形势危急。而回纥多次向唐请求和亲,改善关系,德宗一直不答应。本来,吐蕃是唐的宿敌,对唐的危害最大,威胁最重,德宗以前的唐代帝王一直把孤立、防御吐蕃作为基本国策。回纥和唐的关系最好,帮助唐廷平定安史叛乱,双方和睦相处,加强贸易。但德宗对于二族却反其道而行之,这一政策的变化完全由于意气用事。25年前,代宗刚即位,邀请回纥骑兵来内地协同平定安史叛乱。德宗当时是雍王、天下兵马元帅,在陕州统辖唐军。他到回纥军营拜见登里可汗,登里傲慢地指责他未按回纥习俗在帐前舞蹈。唐将药子昂说礼数不当如此,回纥的宰相和车鼻将军责问道:"你们的皇上与我们的可汗已结为兄弟,可汗就是雍王的叔叔,侄儿见叔叔,为什么不舞蹈?"药子昂答道:"元帅是大唐的太子,太子就是储君,哪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拜舞的礼节?况且两宫刚刚驾崩,元帅身有丧礼,不该手舞足蹈。"双方争执激烈,车鼻就把药子昂等四位随从唐军长官拉到一边,下令各自痛打一百鞭子,其中二人经一夜而死。回纥说雍王年轻,不懂事,放还本营。德宗从此痛恨回纥,不愿修好。李泌知道德宗气度褊狭,刚愎自用,又蒙受着心灵创伤,更难劝解,因而几次欲说还止,但现在形势危急,不能再保持缄默了。他借边将汇报缺马而朝廷无力供给的机会,对德宗说:"陛下如果采纳我的计策,几年以后,马的价格会低到现价的十分之一。"德宗问其缘故,他说:"希望陛下公正无私,委屈自己而顺从众意,为社稷利益着想,我才敢说。"德宗说:"你何故自疑如此。"他这才亮明观点,要德宗联合北边的回纥、西南的南诏(都城在今云南大理市)、西边的大食(今阿拉伯,时已兼并伊朗)和天竺(今印巴次大陆),以孤立吐蕃,并获得回纥的战马。德宗表示其他政权可以联合,唯独回纥,自己在世时决不和解。李泌于是同他反复讨论十多次,终于说服他与回纥和亲。回纥毗伽可汗喜出望外,上表自称儿臣,愿为唐廷牵制吐蕃。德宗又问李泌:"回纥已经和解,怎样才能与其他政权联合?"李泌分析说:"我们同回纥联合,吐蕃就不敢轻易内犯了。再联合南诏,就会切断吐蕃的右臂。南诏原本臣属朝廷,受杨国忠欺负才叛归吐蕃,但一直为吐蕃的横征暴敛所苦,还想重新归唐。因此,和南诏联合,不存在任何障碍。大食在西域各国中势力最强,和天竺一样,都仰慕中华的国威和文明。二国同吐蕃一直有仇,完全有把握联合。"德宗按李泌的计策行事,就把回纥、南诏两个敌对政权变成了唐的盟友,而使原为吐蕃的这两个盟友变成了它的对头。民族格局的变化导致了唐和吐蕃形势的转变,吐蕃逐渐衰微,对唐的危害大大削弱。

  贞元四年新春伊始,李泌利用财政状况好转的条件,提出解决在京任职官员的俸禄远低于地方官的问题。代宗时,元载认为仕进者都乐于当京官,担心竞争激烈,会影响自己的宰相地位,就制定了俸禄厚外官而薄京官的政策。后来,京官的俸禄尽管有所增加,还是远远低于外官。因此,京官常向外官借债,甚至为了能改任外官,不惜故意犯下过失受贬逐。为了改变这一不合理现象,并协调官吏队伍的关系,李泌建议对京官增加一倍俸禄,但为人阻挠,未能完全实行。

  接着,李泌同德宗进行了一次讨论。有人给德宗上疏说:"我遇见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白起。他让我上奏朝廷,说他要为国家守卫西部边陲,正月间吐蕃定将内犯,他要破敌以取信。"当吐蕃内犯时,被唐的边将打败,未能深入内地。德宗以为白起的事应验了,要在长安为白起立庙祭祀,并赠为司徒(三公之一,最高荣誉称号)。李泌对德宗说:"古人说国家将要兴盛,听取百姓的意见;将要败亡,才听从神的旨意。现在将帅立了功,陛下不表彰他们,却要褒赏死去千年的白起,恐怕将帅们会为之寒心,涣散斗志。如果在京师立白起庙,大事祈祷,传到各地,将会助长巫风。白起死地本有旧祠,可由官府加以修缮,则不至于骇人听闻。再说白起只是列国将领,赠为三公太重了,可赠为兵部尚书。"德宗笑道:"你对白起也舍不得官位。"李泌说:"人和神,一个理。陛下如不珍惜官位,神也不会以此为荣。"德宗表示同意。

  这时,李泌已经年迈力衰,请求退休,德宗不许;又请增设一位宰相,德宗认为没有合适人选。德宗和李泌议论起称帝十年间所拜的几位宰相,不禁深情地怀念起卢杞,说:"卢杞忠贞耿直,小心谨慎,对我言无不从。人们都说他奸邪,我一点也感觉不到。"李泌说:"对陛下言无不从,这难道算是忠臣吗?孔子认为对于国君所说的话,一句都不违抗,便是一句话可以丧失国家。卢杞不正是这样的人吗?大家都说他奸邪,唯独陛下觉察不到,这正是他奸邪的地方。陛下如能感觉得到,哪会有建中年间的祸乱呢?他为报私仇,杀了宰相杨炎;排挤颜真卿,让颜真卿出使淮西,死于叛乱藩镇之手;又激怒李怀光,使李怀光反叛。多亏陛下英明,把卢杞贬逐出朝,不然,祸乱何由终止。"德宗说:"建中祸乱爆发前,术士已经预言过,请预先增修奉天城。可见祸乱是天命,不能由卢杞负责。"李泌说:"天命一般人说说可以,只有君王和宰相不可以说,因为君王、宰相是制造天命的。如果君王、宰相也说天命,那么礼乐刑政还有什么用?"德宗表示以后不再说天命。德宗还评论了两位宰相,认为杨炎傲慢无礼,崔佑甫褊狭急躁。他夸奖李泌道:"你和他们三人大不一样。我说得对时,你面带喜色;说得不当时,你常有忧容。你虽然也有逆耳之言,我仔细思量,都是你预先讲的,照着办理,就会安定,不照着办,就会出乱子。你的话含意深切,却讲得气色和顺。我和你反复辩论,你虽不让步,但无好胜之心,使我不得不心悦诚服,不能不采纳。因此,我常常为能得到你的辅佐而暗自高兴。"李泌问道:"陛下对其馀的宰相为什么不加以评论?"德宗说:"他们算不上什么宰相,不过徒有其名罢了。宰相应该执掌政事,肃宗、代宗任用你,你虽然不接受宰相的名号,其实才是真正的宰相呢!"德宗于是任命李泌为集贤殿、崇文馆学士、知院事,编修国史。

  贞元五年三月初二(公元789年4月1日),李泌在长安去世,享年68岁,被德宗赠为太子太傅。他平生好谈神仙怪异,曾当着客人的面吩咐家人打扫卫生,说晚上神仙洪崖先生要来家住宿。有人送给他一榼美酒,他又对客人说这是女神仙麻姑送来的。正饮酒间,守门人禀告他某侍郎派人来取榼子,他便将酒倒出,交还榼子,面无丝毫愧色。因此,当时人对他颇有微词。然而当他同德宗谈论白起庙、天命等问题时,又是那样的理智。可见他平素故神其事,不过是在乱世中苟全性命的一种手段罢了。

  (《谋士传》专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