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这并不令人惊讶,工作与快乐的相互影响与我们的文化息息相关。研究学者更指出,满足感是来自于我们抱持着什么样的心态在做事,而并不是来自于哪一个行业。无论是高级的执行长还是医院的杂工,对自身的工作视为一种贡献的人,比那些只是为了薪水的人,过得更快乐而充实。那种知道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能够展现我们内心的感觉,比报酬的多寡还来得更有分量。现在很多护士集体辞职,其中一部分就是因为她们本着能近距离接触与照顾病人的理想进入这个行业,却在现实中花费了大量时间在行政资料与器材管控上。这就导致了护士集体辞职。
那些护士辞职之后怎么样了呢?她们是否也感觉失去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丢了工作并不一定意味着你同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除非你的工作就是你存在的意义。你仍然能够活得有意义,只是表达自我的方式有所不同。像特蕾莎修女和爱因斯坦等人,他们从始至终都将自己此生的目的和工作合二为一,但是对我们来说,恐怕就很难了。在你二十岁时,激励你的人生往前迈进的事,一定和你三十、四十、或是五十岁时不同;让你改变自己方向和目的的,也许是生命中所遭受到的危机--丢了工作、健康问题、亲友过世、离婚,甚至就只是因为时间的流逝。无论如何,人生目标的改变,通常也都会显现在工作行业的变动上。
我在这个行业上工作了好几年了,除了这个工作,我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
很好的一个开始方式,是询问自己这个最基本的问题:
我是谁?
几世纪以来,灵修课程上的导师总是要求他们的学生不断地静心冥想,直到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要加速这个流程,拿起笔和纸,然后找个地方坐下。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几分钟,然后开始写;不要限制你自己,也不要加以思索,就让你脑海里的文字掌控你的笔。如果你感到毫无头绪,不妨从这几个相关的问题开始:我的才华、天赋、强项是什么呢?我热衷于什么活动?我对此生抱持着什么信念呢?如果我能改变世界上的一件事,那会是什么?就在你不断的书写当中,你生命的目的,或任务,就会开始随着最好的表达方式浮现。
这个世界的工作环境与性质在这几年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很难一直待在同一个公司,甚至是同一个行业当中。有关生命目的和工作满意度的问题,急需一个解答;它不断地想要唤醒你,而如果你能察觉到它的呼唤,那可是一份大礼。
这个想要唤醒我的呼喊,又和我的工作有什么关系呢?
"职业(vocation)这个字,源自于拉丁文中的"vocare",其意就是"呼唤"。它意味着你的职业,是一种呼唤你去执掌的事情,每一个工作都有一个目的。但当工作贬值成了一种经济上的交易,那种崇高的意念,也就难免相对地消失了。
我相信工作是种对社会的回馈,但如果真照那样做,我的薪水可会大大地减少。我很想要做好事,但是同时又希望能维持现有的生活方式。我总是不断在这种矛盾中挣扎。
你必须对自己诚实。想知道你的轻重缓急?写下自己的遗言,它足以能够回答"我希望如何被记得?"这个简单的问题。然后再试试看类似的问题:"我是否现在就是那样活着?"除非愿意牺牲一些事物,不然我们很少能得到自己对生命所渴求的东西。成长,就是去学会选择什么事情能够带给你长期性的快乐,而非当下短暂的愉悦。花点时间去好好想想,究竟什么对你来说才是现在最重要的,然后让它成为你规划人生的信条。你将会发现其他飘浮不定的事情,都会因此尘埃落定。
我很羡慕那些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而从不动摇的人。如果我从来没有像你之前提到的,那种内心的声音告诉我"这就是你此生的目的",那可该怎么办?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有那种灵性的顿悟;我一直很喜欢里尔克(Rilke,译注:奥地利著名诗人/哲学家)写给他年轻门徒的句子:"活在问题中。"假使你将自己都奉献给生命本身,而生命自会在适宜的时候,解答你的问题。佛学的导师杰克o科恩费尔德(Jack Cornfield)给予其他灵修者的建议中,有一段极负盛名的理念是这样的:用你的心去寻你的路。若想要寻获你生命的故事和主旨,这听起来是个不错的指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