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这部《隋唐历史文化》,汇集了我的55篇文章。还有30篇文章没有收入这部书中。其中28篇,是我在撰写、出版独著、合著书籍的过程中,将其中部分内容化为单篇论文而发表的。另外两篇,一是《论盛唐军事改革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史学月刊》1987年第4期),二是《唐代军事制度述要》(《洛阳师专学报》1993年第1期),后来撰写专著《隋唐军事》,将前者作为专题《唐中叶募兵制代替府兵制》录入书中,后者则由书中几个专题展开论说。这部书收录的55篇,多数都是论述隋唐历史文化的。《说弥勒形象的演变》和《两种版本〈登科记考〉的标点校勘错误》二文也沾点边,就收了进来。少量谈论诗词、教育、书法、史学和前辈学者治学路径的文章,不足以单独成书,便作为外编收了进来。这样,这部书就把我60周岁以前的单篇文章绾了一个疙瘩。

  排列为这部书第一篇的是《治学求新,贵在有我》一文。敝校1997年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有司吩咐我作一副对联来烘托会场气氛,我于是写道:"桃须滋润,李待护持,长令园圃承甘露;学乃人师,行为世范,乐在黉宫执教鞭。"有司大概认为我以寥寥数字敷衍塞责,属于偷税漏税行为,便借口让与会代表对于科研促进教学加深理解,责成我补作一篇文章汇报自己的科研情况,我于是写成这篇会议指定文件交差。开会之际,这篇文章编入会议文件册中,发放给部分代表。但轮到我登台汇报时,觉得应该围绕会议宗旨发言,便即席讲了一通自己对教学的摸索和体会。过后,有好事者对我说,校内很多人没有参加会议,没有见到会议文件,为了促进科研,你不妨将文章发表出来;于是承蒙敝校学报不弃,1999年第1期予以发表。如果没有这些内幕背景,以我的性格、当时的年龄(51岁)和那么一点点成绩,我是不会去写总结自己治学体会的文章的。现在所以要把这篇文章排列为第一篇,是想让读者先看到它,因为它具有使读者了解书中内容的功能。我后来的学术研究,依然遵循着这篇文章所说的路数。

  其余文章按照发表的先后排列,注明原载期刊的年份期号或书籍的出版年份,这同撰写的先后并不一致。有4篇没有发表,按写作时间插入其中。有的文章两次发表,文末或交待或未交待,那是因为首次发表在当时还是地方刊号的内部刊物上,因而后来又在全国统一刊号期刊上正式发表。有的文章做了小规模的修改,多系资料补充,原貌并没有走样。有的文章恢复了原来的标题,有的补齐了受刊物发表字数限制由我奉命压缩或由编辑删节的那部分文字。关于引文出处,近人的著述皆注明版本,至于通行的古籍,近几年期刊要求注出版本,以前没这样要求,这次成书也就维持原样。这样,整部书的最后便没有必要再开列参考书目了。  

  郭绍林,于洛阳师范学院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