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神策军为主体的唐代北衙兵

  唐代京师长安的皇城北面,驻守在宫城和禁苑中的禁军,号称北衙兵,负责保卫宫城和皇帝。它们是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策军和左右神威军,总称北衙十军。此外,安史乱后,还曾设过威武、长兴、英武、天威等军,旋即废弃。在这些北衙兵中,神策军是中坚力量。

  左右羽林军是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挑选府兵中的越骑(骑射)和步射而设置的。天宝七载(748),唐玄宗诏令左右羽林军飞骑以一万五千人为定额,分作六班轮流值勤,从事日常性活动的人平均为二千五百人。广德二年(764),北衙禁军定员,唐代宗敕令左右羽林军各以二千人为定额,两军共四千人。这个数字实际上已经突破,元和二年(807),唐宪宗的诏令披露:"左右羽林军应管月番飞骑,总五千六百一十三人。"(《唐会要》卷72《京城诸军》)左右羽林军各置大将军一人,正三品,将军两三人,从三品,以及其他一些负责具体事务的长官。其余几支北衙禁军的职官设置与此相同。

  左右龙武军正式设置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从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设置百骑开始,历经整整一百年。唐太宗当时在宫城北门玄武门设置了左右屯营,以诸卫大将军统领,士兵称作飞骑。他从中挑选了才力骁健精通骑射者,称为百骑,作为巡幸田猎时的翊卫部队。永昌元年(689),武则天扩充百骑,改称为千骑。景龙元年(707),唐中宗又改称为万骑,分为左右万骑营。士兵原本隶属于羽林军,唐玄宗把他们独立出来,成为左右龙武军。广德二年定员时,唐代宗规定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神武军都是一千五百人。

  左右神武军是唐肃宗至德二年(757)设置的。这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唐肃宗正在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筹划收复京师,羽林军已减耗到不足千人,于是增设了左右神武军。

  神策军正式列为北衙禁军,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的事。神策军原是地方部队。天宝十三载(754),陇右藩镇(驻今青海省乐都县)节度使哥舒翰,以前年击败吐蕃,收复黄河九曲一带,请分其地,在洮州(治今甘肃省临潭县)西界置洮阳郡,并于当地置神策军。安史之乱爆发后,神策军千余人赴内地勤王,在相州(治今河南省安阳市)打仗失败,驻屯在陕州(治今河南省陕县),因神策军故地又被吐蕃占领,这支陕州部队继续称为神策军。广德元年(763),吐蕃东犯京畿,唐代宗避难陕州,宦官鱼朝恩以观军容使的身份率领神策军迎驾扈从,京师收复后,遂率神策军归于禁中。永泰元年,吐蕃再次入寇,鱼朝恩又以神策军屯驻禁苑,始成为北衙禁军,鱼朝恩以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知神策军兵马使。神策军的势力急剧发展,京师附近一些地区隶属于神策军。

  神策军除了担负保卫宫城和皇帝的任务,还频频作为野战部队从事征讨,因而在地方上设置神策行营及节度使。大历十四年(779)唐代宗去世唐德宗继位,剑南西川藩镇(驻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市)节度使崔宁入长安,吐蕃乘机联合南诏,合兵十万,分三路入侵四川,占据了一些地盘。唐德宗派右神策都将李晟(shèng)率领四千神策军,配合其它系统的唐军抵抗吐蕃,大获全胜。建中二年(781),魏博藩镇(驻魏州,今河北省大名县)节度使田悦叛乱,围攻河北州县,唐德宗以李晟为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带领神策军,协同其它藩镇军队赴河北救难,大败田悦。建中四年(783),唐德宗调发泾原镇(驻今甘肃省泾县)士兵五千人赴河南讨伐叛乱。这些士兵路过长安,因朝廷未给犒赏,让吃些粗粮菜饼,遂发动政变,攻入皇宫,抢劫财物。唐德宗仓皇逃至奉天(今陕西省乾县)。居住在长安的前泾原节度使朱泚(cǐ)被叛兵拥立为大秦皇帝,发兵围攻奉天。正在河北前线平叛的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和李晟星夜兼程回救奉天,李晟被授以神策行营节度使职务。李怀光击败朱泚别军,朱泚退守长安,奉天之围解除。兴元元年(784),李怀光转而叛唐,与朱泚勾结。唐德宗部署李晟对付朱泚、李怀光,自己匆忙逃往梁州(今陕西省汉中市)。李晟痛创朱泚军,收复了长安。朱泚逃走,为部下杀掉。唐德宗从梁州返回长安,"以神策兵有劳,皆号'兴元元从奉天定难功臣',恕死罪。中书、御史府、兵部乃不能岁比其籍,京兆又不敢总举名实"。(《新唐书》卷50《兵志》)同时,唐德宗把神策军分为左右厢,任命宦官窦文场和王希迁分别为神策军左右厢都知兵马使。贞元二年(786),神策军左右厢改称为左右神策军。十年后,唐德宗在北衙禁军中特设左右护军中尉监和中护军监各二人,由宦官担任。于是,以窦文场、霍仙鸣分别担任左右神策护军中尉监。从此,宦官统领禁军制度化。皇帝所以任命宦官统领禁军,是因为总结了安史之乱以来的教训,认为武将掌握兵权不可靠,而宦官是宫内家奴,不至于有称孤道寡的危险,而且皇帝自幼便由宦官侍奉饮食起居,自认为感情融洽,能够忠于自己代表自己。因此,当王叔文集团在永贞年(805)谋夺宦官兵权时,时人韩愈作《永贞行》说:"北军百万虎与貔(貔貅,píxiū,传说中的猛兽,比喻勇猛的军队),天子自将非他师。"(《全唐诗》卷338)

  神策军独占鳌头,享受着多出其它军队两三倍的优厚待遇,还建立了北军狱,因而藏污纳垢,为非作歹,对社会具有相当大的负面作用。《新唐书》卷50《兵志》指出:神策军"募坊市不逞,诬捕大姓,没产为赏,至有选举(科举选官)旅寓而挟厚资多横死者。……神策兵既发殆尽,……阴以市人补之,名隶籍而身居市肆。……军司之人散处甸内(京畿地区),皆恃势凌暴,民间苦之。……长安奸人多寓占两军,身不宿卫,以钱代行,谓之纳课户,益肆为暴,吏稍禁之,辄先得罪,故当时京尹、赤令皆为之敛屈(收敛屈服)"。

  文献提供了具体事例。《唐语林》卷1《政事上》说:"京城恶少及屠沽商贩,多系名诸军,干犯府(京兆府)、县(长安县、万年县)法令,有罪即逃入军中,无由追捕。"《酉阳杂俎》前集卷8说:京师恶少"恃诸军";有个号三王子的人,"前后合(应该)抵死数四,皆匿军以免"。王建《羽林行》诗说:"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天明下直明光宫,散入五陵松柏中。百回杀人身合死,赦书尚有收城功。九衢一日消息定,乡吏籍中重改姓。出来依旧属羽林,立在殿前射飞禽。"(《全唐诗》卷298)这里所说"有收城功"的羽林军,系用西汉典故影射神策军,因为北衙禁军中只有神策军有编为行营平定叛乱、收复京城的功绩。白居易《宿紫阁山北村》诗说:"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予喜,为予开一樽。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紫衣(身着紫色官服的低级官吏)挟刀斧,草草十馀人。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sūn,食品)。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口称采造家(砍树者自称是为官府建造房屋的人员),身属神策军。'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白居易集》卷1)

  神策军的肆虐,有时到了祸及官员正常职责的地步。皇帝由于禁军同自己利害的一致性压倒了对民间治安的考虑,再加上皇权受着宦官的钳制,往往站在禁军一边,加以偏袒和保护。唐代原来一直执行御史每季巡察京城诸司、诸使、府、县在押囚徒的制度,但北军狱设置后,却是例外之处,御史不曾前往巡察。贞元十九年(803),一位监察御史不熟悉时事,径直前往,被神策军中尉汇报。唐德宗大怒,把这位御史杖打四十下,流放到崖州(治今海南省琼山县东南)。这样,地方长官处理相关问题,就遇到了复杂的背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京兆尹(首都城市的市长)"皆为之敛屈"。作为官僚士大夫,他们对于宦官干政专权极度仇视,把宦官掌领的神策军看作宦官势力,因而捕捉时机进行打击,如果身怀正气,有胆量陈述理由和实行镇压,也能取得成效。元和四年(809),京兆尹许孟容逮捕了左神策军吏李昱,要治其借钱不还之罪,闹得"一军尽惊"。唐宪宗一再命许孟容把李昱送回本军,但许孟容拒不执行,说:"臣诚知不奉诏当诛,然臣职司辇毂(京师),合为陛下弹抑豪强。"唐宪宗只得允许,一时"豪右敛迹"。(《唐会要》卷67《京兆尹》)元和十一年(816),新任京兆尹柳公绰赴府上任,途中,一位神策军小将不但不回避,甚至乘马横冲柳公绰的前导人员,柳公绰于是把他杖杀于街市之中。唐宪宗大怒,追究柳公绰的专杀之罪。柳公绰说:"京兆为辇毂师表,今视事之初,而小将敢尔唐突,此乃轻陛下诏命,非独慢臣也。臣知杖无礼之人,不知其为神策军将也。"唐宪宗责以"何不奏对",柳公绰说:"臣职当杖之,不当奏。"唐宪宗问"谁当奏者",柳公绰说:"本军当奏。若死于街衢,金吾街使当奏;在坊内,左右巡使当奏。"唐宪宗无法怪罪他,退朝后对宦官们说:"汝曹须作意此人,朕亦畏之。"(《资治通鉴》卷239)韩愈在唐宪宗时因谏阻迎法门寺佛骨,并建议把佛骨焚烧销毁,险些被杀掉。长庆三年(823),他被唐穆宗任命为京兆尹,一向桀骜不驯的"六军将士(这则引文前文有'神策六军之将'语)皆不敢犯",私下相互议论道:"是尚欲烧佛骨者,安可忤(冒犯)!"于是京师秩序井然,"盗贼止"。(李翱《李文公集》卷11,《故正议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韩公行状》)不少京兆尹也都敢于蔑视神策军,镇压受其庇护的恶少年。上述"三王子"和"恃诸军"的恶少,前者由杨虞卿派出五百人进行捕获杖杀,后者在薛元赏上任三日之时,令里长悄悄逮捕其中三十多个,全部杖杀弃市。此外,刘栖楚"诛罚不避权势",对于逃入军中的恶少等,"一皆穷治",因而"坊市奸偷宿滑屏迹"。曾有一个士兵,乘醉在市中横冲一位儒生的驴而过,旁边的诸少年惊呼道:"痴男子,尚敢近衣冠也!"(《唐语林》卷1)大和九年(835)爆发甘露之变,宦官首领仇士良时任左神策军中尉,出动神策军屠杀外朝官吏和市民。宦官凌驾于朝廷和百官之上,"神策将吏迁官,多不闻奏,直牒中书令覆奏施行,迁改殆无虚日。"京兆尹张仲方对于"禁军暴横"不敢过问,宰相李石等人任命薛元赏接替其职务。薛元赏见一个神策军将在李石办公处大吵大闹,于是逮捕这个军将。仇士良急忙派宦官宣召薛元赏,以营救军将。薛元赏说:"属有公事,行当继至。"他立即打死军将,然后去见仇士良。仇士良质问他道:"痴书生何敢杖杀禁军大将?"薛元赏答道:"中尉大臣也,宰相亦大臣也,宰相之人若无礼于中尉,如之何?中尉之人无礼于宰相,庸可恕乎?中尉与国同体,当为国惜法。"(《资治通鉴》卷245)仇士良只好作罢。这些京兆尹的行动,对于抑制神策军势力,整饬风俗,维护治安,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左右神威军的前身是唐肃宗至德二载(757)设置的殿前射生左右厢,唐德宗贞元二年改称为左右射生军,次年正式定名为左右神威军,以宦官张尚进、焦希望为监左右神威军使。元和三年(808),唐宪宗废除此军,与英武军合而为一,称为天威军。元和八年,又废除天威军,其士兵划归左右神策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