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什么是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是最为基础的汇率决定理论之一,其基本思想是,汇率取决于价格水平,而不是价格水平取决于汇率。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在该国国内具有对一般商品的购买力。同样,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也是因为它在本国具有购买力。因此,对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的评价主要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比较。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Theory of Relativ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购买力平价理论赖以成立的前提是一价定律。一价定律(Law of One Price)认为,在假定完全竞争市场和国内商品与国外商品之间存在完全可替代性的条件下,除去运输成本、贸易壁垒和信息成本,一个给定的商品( )的价格,用相同的货币来标价,在不同的地点将是相同的,即下式成立:

  其中,pi表示商品的本国价格,表示商品的外国价格,e是汇率(即每单位外币的本币价格)。套利机制的存在可以确保上述等式成立。事实上,若等号不成立,则会存在对套利者有利可图的贸易机会。套利者充分利用一切信息和贸易方式,低买高卖,在价格便宜的国家买进商品,并将其运到价格较贵的国家卖出,从贸易中获利。而套利的最终结果会使同种商品在两国用同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趋同。

  (1)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我们将一价定律加以推广,若式(1-1)中的Pi表示本国物价水平,表示外国物价水平,则有

  式(1-2)就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的表达式。因为一国物价水平的倒数就是该国单位货币的购买力,所以两国物价水平的比值就称为购买力平价,而购买力平价的数值就是汇率。假定一组商品,在美国卖10美元,在英国卖5英镑,根据绝对购买力平价公式就是1英镑兑2美元。

  (2)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的是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的则是在两个时点内汇率的变动。由于商品价格水平的不断变化,将汇率的升降归因于物价或货币购买力的变动的理论就是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这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动要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成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式(1-3)中和分别代表当期和基期的汇率,和分别代表A国当期和基期的物价水平,和分别代表B国当期和基期的物价水平。仍以前例说明,假定同一组商品在英国由原先的5英镑上升到6英镑,在美国则由原来的10美元上升到15美元,那么英镑兑美元的汇率就会从1英镑2美元上升至1英镑2.5美元

  同绝对购买力平价相比,学术界对相对购买力平价更感兴趣,因为它可用来预测实际汇率。在预测期内,如两国经济结构不变,两国货币间汇率的变化便反映着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