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婴,不识时务的大丈夫(一)

  档案

  姓名:窦婴,字王孙
  籍贯:河北衡水人
  出生:不详
  卒年:公元前131年
  享年:不详
  最得意的事情:协助景帝平灭七国之乱
  最失意的事情:因崇尚儒术而遭窦太后冷遇
  最不幸的事情:陷入与新外戚田蚡的争斗之中
  最痛心的事情:知交灌夫与田蚡交恶
  最擅长的事情:侠义为人,赤诚待人
  非正常死亡方式:因糊里糊涂的"矫诏罪"而遭弃市

  存照

  不知通融的窦王孙

  一个风雨如晦的夜晚,窦婴在病榻之上迎来了汉武帝的使者。使者宣读诏书,以窦婴矫先帝遗诏的罪名,论罪弃市。诏书读完,偌大的魏其侯身心俱颓,坍塌在床榻之上,两眼中流露的冤枉和悲愤的神情,更添加了雨夜的凄凉。

  窦婴的死在西汉初年算得上是一件大案,也是一件震惊天下的冤假错案。然而起因却是微乎其微的,不过因为灌夫在武安侯田蚡的婚宴上闹酒的一件小事。但冲突的爆发总是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如果没有量变,质的飞跃也不容易发生。

  而这里的量变就是以田蚡为首的新外戚集团与以窦婴为首的旧外戚集团长期的无休无止的斗争,灌夫闹酒把这个矛盾推向了顶峰,使得田蚡下决心要除掉窦婴,拔掉这枚阻碍自己捞取更大政治利益的眼中钉。

  窦婴的死正是新旧外戚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因此有其必然的因素在里面,可是,为什么是窦婴而非田蚡去死呢?

  原因很简单,窦婴家族依靠的是孝文皇后窦太后,也就是汉武帝的奶奶,而田蚡则依靠她的姐姐王皇后,即汉武帝的母亲。窦太后在世时,尚未成为皇后的王美人和其弟田蚡依附尚恐不及,何谈触动和打击窦氏集团的利益?然而势随人去,窦太后一死,窦氏集团就失去了凭依,而汉武帝专政后,王皇后的势力如日中天,田蚡自然就会排挤打击甚至摧毁窦氏集团的力量。

  随着权力重心由旧外戚向新外戚倾斜,窦婴沦为了这种政治势力转换的牺牲品。

  外戚政治的形成,不是后天形成的,而是伴随着汉朝的建立就产生了。可以说,汉朝自打初始建立,通俗地讲就是一个夫妻店。何谓夫妻店呢?就是夫与妻共主政,丈夫作为皇帝主政是理所当然的,并无非议,然而妻子作为皇后干涉政事则名不正言不顺,不为人们认可,但是偏偏有汉一代,对皇后或太后干政的做法情有独钟。皇后或太后干政,意味着必定会安排自己家族的成员担当朝中位高权重的官职,形成权倾朝野的外戚政治集团。

  汉高祖的老婆吕雉虽大字不识一斗,却是一个野心家。刘邦死后,吕雉以太后之尊,独揽大权,废除了刘邦那个非刘姓不封王的白马之盟,大封吕氏家族的人为王。她死后,刘姓藩王反攻,吕姓诸王遭到屠戮,但这并不意味着外戚政治的终结,而仅仅是个开始。吕姓外戚倒下了,还有后来的窦姓、田姓、卫姓、霍姓……外戚的种子是不会枯死的,只要中央集权专制的皇帝还在。

  西汉政府自始至终都是皇帝与外戚共同执政的一个局面。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是皇帝有所作为,占据对外戚的优势,可以借助其力量巩固自身的统治,但若干年下来,皇帝堕落或是年幼继位,抑或寿命短暂,外戚力量就会膨胀,占据对皇帝的优势,皇帝不得已交出权柄,任其摆布。

  外戚的做大和膨胀都是相对的和暂时的。随着皇帝更替,皇后和太后的老死或变更,新旧外戚的力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新的沦为旧的,更新的外戚势力也会涌现,外戚与外戚之间的矛盾既不可调和也不可终止。

  皇帝与外戚之间的矛盾,可以精辟地比喻为弹簧力。皇帝强则外戚的势力就会收敛,为皇帝所用,以此外戚制衡彼外戚,以新外戚制衡旧外戚,使朝廷内部达到一种微妙的和平共处的境界。皇帝弱则外戚的势力就会扩张,皇帝为外戚所胁迫,朝政亦为外戚所把持,这种局面意味着大黑暗时代的降临,其产生大概离王朝的灭亡不会太远了。

  能和外戚较劲的只有分封在各地的藩王。何谓藩王?就是皇帝的一家子,即宗室。宗室往往封王,而外戚充其量也只能封侯,但为什么身为龙子龙孙的宗室势力会遭到压制,而外戚力量会崛起并做大呢?原因出在皇帝的继承权上。

  面对皇位的继承权,皇帝面临着来自同姓藩王的威胁。同姓的藩王也有皇位的继承权,这不是信口而言的,而是有此前例。汉文帝就是如此,汉高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汉惠帝继位,汉惠帝死了以后,惠帝没有儿子,只好把他的兄弟汉文帝从藩王的位置上请进京城来,请他做皇帝。

  这就意味着一旦在位的皇帝死了,没有子嗣,就不得不到同姓的宗室藩王里面去找一个人来继承皇位。所以皇帝对藩王都怀有戒心,因为他们都梦想着能当上皇帝。藩王的心里也总是忿忿不平,总觉得自己有当皇帝的资格,你姓刘我也姓刘,你是高祖的子孙,我难道就不是吗?凭什么你当我不能当,所以刘濞想造反,刘安也想……

  而那些外戚,诸如姓窦的、姓田的、姓卫的……等等,本来就不姓刘,没有资格做皇帝,要做的话就是谋反,大逆不道,就可以依律定罪处死。这对皇帝来说,相对反而安全。所以,皇帝在政治上会倾向于外戚而不是藩王。

  正是因为皇帝的顾忌,才使得藩王在与外戚斗争的过程中束缚了手脚,反制的力量大打折扣。外戚成了西汉政治中最活跃的力量。

  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发生和平定,更是打击了诸藩王的势力,抬升了外戚的地位,尤其是以窦婴为首的窦氏集团在平定七国之乱后,更是炙手可热,窦婴也因此封侯,显赫一时。

  窦婴所历孝景、孝武两朝,皇帝都有可夸耀的地方,前者以孝治天下,创下了为后代史家推崇不已的"文景之治",后者文治武功,光辉熠熠,秦皇汉武相提并论,可见其在史家心中的地位。

  这两个皇帝当政期间,外戚政治也十分活跃,但始终操纵在皇帝的手中,为皇帝所利用,没有发生皇帝与外戚之间的激烈争斗。但外戚与外戚之间,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其间明枪暗箭,阴谋阳谋,沧桑也好,残酷也罢,总让后世为之扼腕。

  窦婴则是最让人叹惋的一个人物。

  窦婴的死,灌夫闹酒只是一个临界点,考察其真实的原因,相当复杂。可以说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都牵涉其中,难脱干系。活着的人如汉武帝、王皇后和田蚡,死去的人如窦太后、汉景帝和灌夫,都是窦婴弃市而死的悲剧的推波助澜者,窦婴的死在这些人身上早就预伏了引线。

  当然,窦婴自身的原因也是其悲剧发生的根源所在。司马迁将其归结为"不知时变",倒也恰如其分,但是对于窦婴的为人,倘若跟得上时事变迁,成了一个识时务乃为俊杰的圆通之士,窦婴还成其为窦婴吗?

  苛责是毫无意义的,只能大吼一声,好一个不识时务的窦王孙!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