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粉墨登场(四)

  皇帝不是好当的

  王莽飘飘然,觉得自己离皇帝的位子只有一步之遥。他要再努努力,只需再用那么一点心思,皇帝的宝座就非他莫属。

  王莽是以儒学起家,而儒学自从董仲舒改版以后,变得有点荒诞不经了。其中有"天人感应"一说更加离奇。所谓的天人感应,就是说自然现象的发生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所预示。由天人感应衍生的符瑞学说,更是主张一种不常见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现实政治的反映,昭示天意,预卜吉凶,代表着潮流的走势和趋向。

  王莽穷治典籍,对于符瑞一说了如指掌。他深切的知道老百姓信这个,比孔老夫子的话还好使。于是,为了取汉而代之,王莽要在符瑞上大做文章。我一再说王莽是个好导演,因为他会运用适当的工具,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工具,且运用的娴熟程度,出乎人们的意料。

  将符瑞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手段,靠符瑞登上皇帝之位,又在符瑞的泛滥中沉沦,最终被符瑞所累走向灭亡,这就是王莽余下生命的轨迹。

  居摄三年--从这个年号我们就知道,王莽已经行摄皇帝三年了,离真皇帝的宝座只在咫尺--在王莽的精心策划下,全国各地纷纷奏上代表天意要求王莽做皇帝的符瑞,元后每天在朝堂上,没别的事做,就是读有关符瑞的奏章,看地方上献上来的符瑞。

  王莽趁机上书元后说,姑母啊,侄儿在汉室遭遇最大危险的时候,殚精竭虑地予以拯救匡扶,可是上天的本意是让我做皇帝,这是上天的旨意,我怎么能推脱呢?急不可待之状溢于言表。

  正当元后犹豫未决之时,有一个投机分子帮了王莽的大忙。他叫哀章,四川人,是在太学读书的大学生,他看到王莽做了摄皇帝后,把符瑞视若神明,迟早要做真的皇帝,于是他决心来一次政治冒险。他偷偷做了两检铜匱,一检上写着"天帝行玺金匱图",另一检上写着"赤帝行玺某传予皇帝金策书",金策书中明确写着刘邦将皇位传予王莽,元后应该尊承天命将帝位授予王莽。还写着王莽登基后,应该授予哀章何种官职。

  哀章献符瑞的事件是王莽计划外的,他听说后满脸诧异,寻思这个哀章何许人也啊?我未曾指使他献符瑞啊?一下子,王莽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好在哀章投的是王莽的机,献符瑞为的是王莽当皇帝,自己做大官,对于王莽来说有惊无险。

  哀章的投机行为打乱了王莽篡汉的部署,他本来想慢慢来的,有条不紊的进行,可这下不行了,哀章的这个符瑞使得王莽骑虎难下。废汉登基吧,各种准备略显仓促;维持现状吧,哀章的符瑞又要求他必须马上行动。王莽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后来思来想去,再加上左右谋士们一致同意马上行动,王莽也决心马上代汉立新。

  可是,还有一个骨头不好啃,就是王莽的姑母元后。元后以为王莽以前要的那些头衔,什么"安汉公"、"假皇帝"、"摄皇帝"等等,无非是揽权,没想到她这个一百个可信的侄儿,竟要动真格的,废汉自立。元后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王莽怎么能如此的忘恩负义呢?

  元后把传国玉玺狠掷于地,对王莽派来索要玉玺的王舜破口大骂,你们王家父子世受汉恩,累世富贵,不但不思回报,反而因利乘便,夺取人家的江山,人到了这个份上,猪狗不如!你们应该做一方新玉玺,还向我索要这亡国之玺做什么?我是汉朝的老寡妇,旦夕且死,不过你们也一定不会有好下场的!

  老太太悲愤至极。饱受三从四德影响的元后,向来以刘汉王朝的捍卫者自居,在她看来,汉朝亡于她手,实在是奇耻大辱。不过,说句公道话,王莽篡汉元后是难辞其咎的。班彪认为:"王莽之兴,由孝元后历汉四世为天下母,享国六十余载,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卒成新都。位号已移于天下,而元后卷卷犹握一玺,不欲以授莽,妇人之仁,悲夫!"在班彪看来,王莽最终能篡位成功,元后是最大的责任人。请神容易送神难,元后自饮苦酒。

  公元9年,得到玉玺的王莽举行登基大典,建国号为"新",改年号为"始建国"。自此王莽由幕后走到台前,粉墨登场了。

  西汉灭亡了。西汉的灭亡是在所难免的历史趋势。那是由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决定的。王莽篡汉建新只是西汉灭亡协奏曲中一个变奏。王莽借此成功地实现了从导演到演员的转换。

  新朝建立后,王莽心中窃喜不已。但是他不曾想到,他虽代替汉朝建立了新朝,可西汉末年积重难返的烂摊子,他不得不面对承担。他本以为得了大便宜,却没想到使汉朝皇帝一筹莫展的时局,现在轮到他挨了。

  王莽终于当上了皇帝,为了这一天,王莽做了许多他本不愿做的事情,说了许多他本不愿说的话。王莽的阴谋实现了,尽管遭到了元后的诅咒,尽管自知无力收拾残局,可王莽依然我行我素。

  在这场篡汉的好戏中,王莽是不得人心的。他的高超的骗人伎俩,于残破的时局丝毫无补,只不过赚足了当世以及后世的骂名。王莽的篡汉使西汉避免亡于浩荡的农民起义,而他所建立的新朝却不免于这个结局。

  王莽篡汉建新的时侯,天下已然沸腾,农民起义四方涌动,王莽为了攀爬到权力的顶峰,无视时局的变化,做出了毫不明智的火中取栗之举,贻笑千古。

  不可否认,王莽骗人的技术是一流的,古今无匹。但当上皇帝后,王莽所采取的一系列王政复古的政策证明了他除了骗人之外,实在是一无是处。他应对时局捉襟见肘,窘态百出。他虽得到了不可一世的权柄,却陷入了做梦也没想到的山穷水尽的绝地。路都是自己走的,王莽也不例外。

  地皇四年,也就是公元23年,天下事已到了无可挽救的局面。绿林、赤眉两大起义军声势浩荡,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一切。王莽坏菜了,根本拿不出科学的决策。没想道当皇帝会到这种地步,到哪说理去?

  同一年,起义军攻破了长安城的宣平门,进而围逼皇宫。王莽在一群死党的支持下,负隅顽抗。这时候应该感谢一个叫杜吴的人,是他结束了王莽羞耻而荒诞的一生。

  十月初一,长安城中市民倒戈,放火焚毁宫殿。人们高喊"反虏王莽,何不出降!"攻下一座座宫殿。王莽一看,心窄!象征了王权的宫殿被毁,到处烟熏火燎,惨叫声骂声一片,对符瑞深信不疑的王莽,面对着眼前的一切,又会作何感想呢?大概大势已去,非人力所能左右。

  王莽在火光中,手擎着一把匕首,面色铁青,头发凌乱,身上的龙袍已被大火烧烂。他大声嚎叫:"我做皇帝乃是上天的旨意,乱兵能奈我何?"到现在他还尚未从迷梦中醒来。眼前的一切无从解释,王莽骗来骗去,竟然自己也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王莽不愧是意淫中的一等一的高手,比起时下自封的意淫高手来,不知道要高多少倍。

  十月初三,王莽看出宫中不足以守,便从白虎门潜逃,来到渐台。渐台是一个池水环绕的小岛,人工造就,巧夺天工,没想到这小小的池中之物,竟成了埋葬王莽和新王朝的坟场。

  王莽丢弃的皇宫很快被起义军占领。起义军在宫中大喊:"反虏王莽安在?"有一宫女惊吓之余,大声地喊出了王莽潜逃的目的地--渐台。起义军一路追来,将渐台围了个水泄不通,鸟飞不过。王莽军和起义军展开互射,结果王莽军矢尽援绝,一败涂地。

  王莽躲进一个小黑屋子,再也不顾及皇帝的威严,双手抱着头,眼光中流露出一片惊骇之意,瑟瑟地犹如惊弓之鸟。犹如强盗行径败露,被逼退入绝境,左右思量不得解脱,前进后退皆不得所。正在王莽害怕为难之际,杜吴出现了。杜吴第一个闯进小黑屋,不由分说,一刀狠狠刺向王莽的心窝。

  扑哧!王莽一声惨叫,倒身在地,身下一片血泊。起义军知道后,一起闯进小黑屋,将王莽剁成肉泥。起义军又将王莽头颅割下,挂到宛市的城门上,让人唾弃泄恨。堂堂的新朝开国皇帝,竟在登基后短短十几年,身首异处,尸身成泥,真是发人深省。

  粉墨登场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就是贻笑青史。

  闹剧结束了。王莽的这场戏,粉墨登场后不久,便匆匆收场。看来王莽做演员的功夫比做导演,还差那么一大截子。这场粉墨登场的好戏,太荒唐了,既让人眼花缭乱,又让人触目惊心。

  是是非非,怎么说呢?要是没有王莽,西汉也是要亡的。篡汉不篡汉的对于后世倒也不甚重要。历史的规律不在本书探讨的范围之内。我们关注的是历史人物的人性。王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透过环绕在他头上的层层历史迷雾,又该怎么归结他呢?

  人可以为了权力,牺牲一切,不择手段。权力的别名叫骗术,要想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就必须抛开尊严、舍弃人性、不顾良知地去行骗。在行骗的过程中,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面目全非。最后只能证明,迷恋权利使人成鬼。王莽的一生就是例证。

  斯人已逝,当为后世戒!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