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定义和历史发展——2. Venture Capital是风险投资还是创业投资

  (1) Venture Capital在中国和国际的发展

  笔者认为,将Venture Capital翻译成"风险投资"比翻译成"创业投资"更准确,更能反映这一类投资的实质。风险投资是一种特殊的非公开权益资本。

  根据全美风险投资协会(NVCA)的定义,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投资。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则更为宽泛,即凡是以高科技与知识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的创新产品或服务的投资,都可视为风险投资。在英国风险投资协会(BVCA)和欧洲风险投资协会(EVCA)的许多公开资料中[3],Venture Capital(VC,风险投资)也被看成是几乎等同于Private Equity(PE,非公开权益资本)的,即提供长期的、承诺制股权资本,帮助非公开未上市公司成长的投资。同时,风险投资也被分为"古典式"和"现代式"[4]。

  笔者将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定义为:由基金、专业投资公司或富有个人等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运用自有和联合资本开发新产品,投向新兴产业、新型产品、创新商业等,将最新科学成就、专利技术、科学管理理论或知识产品等与资金相结合,从事诸如现代服务业、高附加值产业、现代高科技产业、高成长性产业等创新事业,进行新的商业行为,是一种高风险与高收益机会并存的、权益性和战略性并存的、股权制与非股权制并存的、组合式的投资。

  (2)创业、创新和风险投资

  中国历来有"三创"一说,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和初创人员的,即"创新、创造、创业"。创业体现了创造和创新的综合,但是不完全等同于创造和创新。有计划和有目的地产生经济价值,这是经济和战略的需要,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发表的《巴黎宣言》中就特别强调要把培养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广义的创业"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指个人设立公司、开办企业等这类个人色彩较浓、个体性行为较强的创业活动;二是指个人在集体的某一个岗位上,按照岗位要求并且结合自己的发展目标而努力的创业活动,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岗位立业"。我们称前者为"狭义的创业",或者说"自主创业"。一般创业指的是"狭义创业"。

  那么创新和创造又是如何定义的呢?创新源于技术革新。现在在经济层面上对于创新概念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狭义理解的创新概念立足于把技术和经济结合起来。广义理解的创新概念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以及政治等与经济结合起来。1999年版《辞海》对"创造"的定义是:做出前所未有的事情,也可以定义为想出新的方法、建立新的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事物、产品)。总之,创造可以理解为从无到有;创新可以理解为从有到新,从而产生经济价值。

  创造和创新有密切关系,创造是创新的基础。所以,海尔集团张瑞敏曾说过:"创新就是创造资源"。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创新"和"创造"绝对不等同于"创业"。

  从Venture Capital在中国的发展来看,香港和台湾地区将其翻译成"创业投资",而大陆学术界和官方大部分将其翻译成"风险投资"。一直以来,关于译名的问题在大陆始终有所争议。华东政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暨新加坡交易所总裁顾问汪康懋教授指出,Venture Capital叫风险投资不妥,因为Venture这个词主要是指创业。北京大学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键钧[5]提出,有些人从Venture Capital这一俗称的字面意义出发,将其冒险属性理解成了本质内涵。他认为应该区分Risk Capital(风险资本)与Risk。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席、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小组副组长曹凤歧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创业投资中心主任朱善利都认同刘键钧的观点。在某些方面而言,"创业投资"部分揭示了中国一些人畏惧风险,不敢谈论风险。他们甚至认为翻译成"风险投资"阻碍了Venture Capital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笔者却不赞同。如果强制将自身的理解体现在语言的翻译上,甚至将MBO、二次融资、并购等(这里不一一列举了)都统称为"创业",则真正地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样所有的投资行为和融资行为就都可以看成是"创业投资"了?那么,今后是不是还会有人提出要将VC翻译成"创新投资"、"创造投资"等"创×投资"诸多名词呢?1897年,中国著名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出以信、达、雅作为翻译的标准。信为忠信,即要忠于原文;达是译文句子要通顺易明;雅是用字优雅。其中,"忠信、忠于原文"是最重要的信条。笔者从1996年首次接受风险投资概念以来,并没有"畏惧",反而不断追求和协助普及,难道说将Venture Capital翻译为"风险投资"就阻碍了Venture Capital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吗?

  (3)历史的含义和权威的解释

  其实,现在国际上越来越认同将风险投资等同于非公开权益资本或属于非公开权益资本的一部分。笔者并不否认风险投资中有创业的成分(当然有"创新"和"创造"等因素的同时存在),但是,创业并不能完全地解释Venture Capital这一概念。在英文中,Venture被定义为:"Taking risk in a commercial context in order to create a new business",即"在贸易和商业中带有风险性地开创一个新的商业事业"。请注意这里面有三个重点:①Risk;②Create;③New business。笔者在Investing in China: The Emerging Venture Capital Industry一书的第一章中也提到了,中文翻译中的Venture Capital仅仅注重了Risk一词,而没有注意到"创业"的含义。要注意这里的New Business不仅仅是创业,而且是"新的商业事业"!然而,不管怎样,Venture Capital的实质还应该是在高风险和高成长企业中寻找高收益。提高对风险的认识,无疑对Venture Capital这种投资的风险提高警惕性,有利于对项目的筛选、尽职调查、后期监控等。可以这么说,Venture Capital具有先天的"高风险性"。而且,正是由于政府和其他相关组织,如民建中央、人大风险投资发展研究中心等,在20世纪90年代末对风险投资的广泛宣传,才使得中国的Venture Capital事业得以普及、发展。

  接下来,再从字词典里面看看"风险投资"的"本色"。中国人民大学风险投资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政府金融顾问刘曼红教授从Venture Capital的历史描述了风险投资的概念从一开始就包含着"风险"的意义。她亦指出,在很多著名投资学、金融学和经济学词典中,"Venture Capital"一词是与"Risk Capital"混用的。如已被再版6次的Barron's Financial Guides: Dictionary of Finance and Investment Terms中,Venture Capital又被称为Risk Capital。在MIT Dictionary of Modern Economics(《麻省理工学院当代经济学大词典》)中,在条款Venture Capital下标注:请参见Risk Capital。在目前国外金融学界比较权威的Palgrave Dictionary of Money and Finance(《帕尔格雷夫金融大词典》)中,Venture Capital也被称为Risk Financing。在学术研究中,将Venture Capital与Risk Capital混用的学术论文、专著比比皆是。哈佛大学出版的风险投资家名人录题目为:Who's Who in Risk Capital。当然,说到翻译,不仅在中国,很多非英语国家,尤其是欧洲各国,英文Venture Capital一词被译为它们本国文字的"风险投资",如法语、意大利语、德语、荷兰语、以色列语(希伯莱语)、西班牙语等。

  (4) Venture Capital的风险投资本质

  鲁迅先生曾经讲过:"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这个人必定是位勇者,同时也是位智者。对于一个行业而言,这也是"同理可证"的。马克思曾说过:"资本家为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可以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为了百分之二百的利润可以冒绞首的危险。"当然,在风险投资中我们不是要杀人放火,也不是要大家自取灭亡,而是应该看到"风险投资"得到的"高回报"也是让人"敢于越雷池好几步",风险投资的本质内涵就在于"高风险,高成长,高收益"。当年,美国风险投资公司J. H. Whitney & Co.创造性地将"Adventure"和"Risk"结合成为"Venture Capital",使之成为几十年来风险投资界所引用的名词。

  事实上,Venture Capital的各阶段,无论是种子期、初创期还是成长期、扩张期,都无不涉及较高的风险,具体表现有项目的筛选、尽职调查、后期监控、知识产权、选择技术、公共政策、信息高度不对称、道德品质、管理团队、商业伙伴、财务监管、环境、税收、政治、沟通平台等。在西方国家,据不完全统计,Venture Capitalists(风险投资家)每投资10个项目,只有3个是成功的,而7个是失败的。当然,这只是一个粗略的统计或是比喻,不能证明某个"真理"。然而,正是因为这样,在风险投资界才会奉行"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分散投资原则[6]。凡是对Venture Capital有一定了解的实务家和学者,都知道Venture Capital的高风险性存在于项目的各个阶段。

  实际上,风险投资也不仅仅是停留在所谓的"创业"这么一个商业管理的"初级"阶段。风险投资和非公开权益资本的目的都是为了建立一个强大的可以赢利的公司,而不是为了获取短期的过渡性的投资回报。Huang and Xu (2003)[7],Davila et al.(2003)[8],Zacharakis and Shepherd(2003)[9]等的研究均表明了风险投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那些高风险的技术产业融资,成为被投资的风险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大型的企业初创或研发项目和风险投资的联合将很大程度地降低风险。这无疑也揭示了Venture Capital的风险投资本质。

  中国目前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构建和谐社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深入到老百姓家里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并且多次强调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民本和务实为施政之道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和风险。注意到风险、了解到风险,并不意味回避风险、不谈风险。经济风险中包含投资风险,以高风险为特征的"风险投资"也应该在大家的关注下稳步地发展,而不是战战兢兢,反对谈风险,更试图消灭风险。可能吗?所谓"危机",没有"危",何来"机"?

  在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中,客观规律是第一性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一方面,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能动性,只会导致实践中的失败。另一方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客观实际、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人们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现和掌握客观规律,积极进行变革事情、改造世界的活动。发展风险投资亦是如此。

  综上所述,Venture Capital的投资区别于其他类别的投资就在于其高风险性,"创业投资"、"创新投资"等仅仅代表了"风险投资"过程中的一部分。"创业投资"、"创新投资"是"子集","风险投资"是"总集"。[10]因此,将VC翻译成风险投资是可以真正地、最好地、完整地体现出普及、警示和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的。

  [3]大部分为2001年以前,目前仍有。

  [4]现代企业区别于古典企业这类企业规模大,经营风险和融资渠道都趋于社会化,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数权分立制衡的管理、监督体系。这一管理模式效率较高,但监督管理成本也高。一个企业采取传统的古典式管理还是现代管理,主要考量的就是效率提高带来的效益和增加的监督管理成本哪个更多。资料来源:李玉申、陈玉琴:转型期的企业产权之困,商界名家,2005年12月。

  [5]目前担任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处长。

  [6]有学者认为,"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句话只适用与证券投资。而笔者认为,这中分散投资原则同样适用于风险投资和非公开权益资本,尤其是风险投资基金及非公开权益资本投资基金。当然,构造基金投资组合时应注意基金的投资方向是否分散于不同行业类型的股权买卖。倘若所投资的多只基金依然集中投资在同一类行业的股权买卖上,则并不能真正地分散投资、降低风险。价值投资策略可以避免错估混乱和经常自相矛盾的宏观经济数据。但价值投资策略的分散筛选方法需要较强的专业性和较高的行业敏感度,而只有少数人才具备这些能力,所以,风险投资和非公开权益资本行业的市场赢家永远不会是大多数人。

  [7]资料来源:Huang H., Xu C., 2003, Financial Syndication and R&D, Economics Letter, 80, 141~146.[8]资料来源:Davila A., Forster G., Gupta M., 2003, Venture Capital Financing and the Growth of start-up Firm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8, 689~708.[9]资料来源:Zacharakis A. L., Shepherd D. A., 2003, The Developmnet of Venture-capital-backed Internet Companies An Ecosystem Perspective,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8, 217~231.[10]而风险投资从国际趋势的角度看,其是非公开权益资本的"子集"。非公开权益资本是"总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