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到底是什么?简单地看,就是投资者(游客)暂时抵押在中央银行(筹码兑换台)的外汇现金。投资者离开中国时就需要用所剩及所赢的人民币(筹码)换取外汇现金。
为什么需要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同时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因此,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一国经济更易于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影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外汇储备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有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国投资、降低国内企业融资成本、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
如果央行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投资者获利回吐,希望取回外汇并离开中国时,央行的可兑换承诺就无法兑现,这就可能触发投资者恐慌性撤离,也就是亚洲金融风暴时在泰国、韩国等地出现的情况,那时这些国家不得不贱卖资产给外国人来换取外汇。因此,外汇储备其实是别人让我们的央行保管的钱,并不是中国政府可以自由支配的财政收入,是不能擅自使用的。
现在,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多了,市场上就出现很多言论,希望中央银行积极地投资外汇储备以取代消极被动的管理,为国家理财,创造更多的财富。这样的言论是具备一定道理的,可真正实现外汇储备的积极投资战略就很不寻常。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在历史上,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曾试图采取积极投资外汇储备策略,但是成功的例子很少。
马来西亚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积极投资外汇储备,也曾经春风得意,在美元/英镑市场上呼风唤雨。但是在1992年索罗斯投机英镑,英国突然决定贬值英镑,并且退出欧洲汇率机制。这一年马来西亚央行外汇储备是36亿美元,马来西亚央行仅因为积极投资外汇就损失22亿美元。1994年,马来西亚央行处于资不抵债的窘境,央行行长引咎辞职,市场操作的损失最终还是由马来西亚政府承担。
从马来西亚的惨痛教训来看,“积极”投资外汇管理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外汇市场相当庞大,根据国际交易银行估算,主要货币的日交易量就达一万亿美元。再强大的中央银行与如此巨大的市场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操作风险巨大。韩国央行曾经一度考虑把部分外汇管理进行外包,但是出于风险的考虑,也只是纸上谈兵。
用外汇储备来充实中国国有银行的资本金是一个创新的做法。中央汇金公司在各个国有银行的600亿美元的资本金投入,不仅还是外汇而且并没有消费掉。如果有需要,在外汇储备短缺时,中央汇金公司完全可以要求财政部以同样价值的人民币购买汇金持有的国有银行股权,或出售银行股权给外国投资者,以便收回占用的外汇储备。
因此,从本质上看,汇金公司以外汇储备入股国有银行,更多的是灵活投资外汇储备,而不是将外汇储备作为财政性消费。当然,有投资就有风险,如果汇金的股权投资血本无归,对外汇储备就会构成风险。
中国的外汇储备比日本及印度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比日本及印度要多很多。如果中国今后出现经济、金融动荡,二十多年积累的外商直接投资及其资本升值有可能在短期内要求撤离,那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很有可能不够。如果以过去15年每年平均大约500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流量计,剔除资本增值,外商直接投资在过去15年的存量就达到了7500亿美元;加上资本增值,外商直接投资的总存量一定超过今日我国外汇储备8500亿美元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