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玩中求乐 玩中求智(3)
一路保送到北大:一位父亲的35个教子故事
丁廷福
我感到,小学以前的阶段,孩子还没有"立志",还没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这时,他们是不可能对枯燥的知识产生持久的注意力的。因此,这时的教和学就必须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为根本,把枯燥的学习变成游戏和娱乐活动,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知识的百花园,觉得学习是那么的好玩,那么的有趣,以致成为他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相反,任何强制、逼迫性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强制、逼迫孩子学习那些枯燥的知识,就是在扼杀孩子天然的求知欲,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这是家长和老师的"大忌"。实践证明,强制孩子学,还不如放任孩子什么都不学。你逼迫孩子学到的那点东西,是以牺牲孩子的学习兴趣为代价的话,这个代价就太大了,就太不值了,就是所谓的"拔苗助长"了。他没学什么东西,你可以逐步培养他的学习兴趣,使他学到东西,但如果他视学习为畏途,发展到你要他干什么都行就是不肯学习时,你再想转变他也就非常困难了。
每个智力正常的孩子小时候都爱问问题,都爱听故事,都有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最好的切入点。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一是不能不理,二是不能搪塞,三是不能转移,四是不能批评。家长要循循善诱,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话帮他认识事物,认识世界,讲解完后还要不忘表扬孩子渴求知识、敢于问问题的精神。有回答不了的问题时,可以说"这个问题我也不清楚,让我查查书再回答你"。当你查过书再给他讲时,他不但学到了知识,同时也知道了查书可以解决问题、书中奥妙无穷的道理,也就为他学习字词、热爱读书做了思想上的铺垫。
孩子爱听故事,你当家长的就得会讲故事,会讲适合你孩子那个年龄段的故事,既让他听得明白,又能产生兴趣的故事。现在书店里这类故事书很多,你自己得先看一看,变成自己的话讲给他听。等他理解能力增强后,你便可以念给他听了。幼儿期的孩子喜欢反复听一个故事,你就要不厌其烦地给他讲,直到他会讲,你让他讲给你听为止。这个过程是个逐渐的过程,开始时你要鼓励他"接话茬",故意留半句让他补,慢慢他就会讲一两句,逐步过渡到能全部讲出来。你要做不厌其烦的"听众",时刻鼓励他、提示他,像训练孩子学走路一样逐步引导孩子学会讲故事。
孩子会讲不少故事后,就要逐步过渡到让孩子自己读故事。指着书上的字词一句句地念,让他建立起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之间的联系。这个过程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利用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肯定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得多。
训练孩子的智力其实并不难,在玩乐中就能进行。与孩子开始玩捉迷藏时,你问他"藏好了吗?",他总是回答"藏好了",你一边问一边顺着声音找到他。他只是觉得好玩,每次都是尽量找严实的地方藏,但并未意识到你是顺着声音找到他的。你藏他找时,你就在他接近时不出声了,让他稍微费点劲找到你,然后逐步加大不出声的距离。经过若干次反复之后,他也会在你走近时甚至一开始就不回答你的询问了。这就是进步,这就是智力的一次大飞跃。你什么也不用讲,他不出声了就是全明白了。记得丁羽上小学时,几乎每天放学后我都陪他到操场进行体育活动,在来回的路上,我就和他比赛智力。例如,我先说"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接着让他往下说,看谁说得多。当然,每次都是他取"胜",直到真的不是他的对手了,我才不与他玩这个游戏了。再如,比赛"二加二等于四,四加四等于八……",直到他能口算到一万多时才罢休。要知道,熟记这些一万以内二的平方数是非常有用的。初中学分解质因数时他一眼就能看出二的平方数来;计算机存储设备存储的数据量,都是以2的平方数(例如512M,1024M等)为单位的,他对这些数字非常敏感,理解记忆就比常人容易。在分解质因数时,他能一眼看出较大(几百甚至几千以上)的2的平方数,老师和同学不知为什么,都以为他是"神童",其实他不过是在游戏中反复玩过并已记熟罢了。我的体会是,大人要多看点智力游戏方面的书,要选择那些确实能启发孩子智力又容易让孩子产生兴趣的智力游戏与孩子一起做。让孩子在玩乐中增进智力,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你设计的"圈套"--在玩中开发智力,增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