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是最简单"吗(3)

  孔子在《论语》中所提倡的这种合乎周礼的孝道,这种人伦观,以及他对于孝道的言谈是温情脉脉的,感人而且合乎人道主义,让人容易接受。

  以上足以证明《论语》所具备的内涵被历代的读书人所看重,对平民百姓也产生深远影响。

  即使是那些没有读过《论语》的人们,在他们的生活习惯风俗习惯中都可以看出,他们骨髓里、血液里渗透着《论语》里所提倡奉行的种种道德要求。

  然而,《论语》是否如于丹教授所说的那样,“永远是简单的”,难道是历代读书人的智力全都比不上于丹教授?难道这个传道者——于丹教授的智力真的如她那令人惊叹的“口才”一样远超于一般读者?难道《论语》告诉我们的真的是“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有关“论语”二字的第三种解释是超越“伦理”之上的另外一种解释:20世纪文史学家柳向春认为,《论语》的“论”字即是“阐述大道之义”。

  柳先生引用段玉裁所说:“凡言语循其理得其宜谓之论。”所谓的循理、得宜也是指能遵循天道、合乎伦理规则而言。之所以定名为《论语》,是因为它的内容是“对阐述大道、诠释人类行为规则的论述的记载”。如果按照上面的说法,《论语》的内容是诠释人类行为规则的论述,儒家也甚至可以说是一门宗教——儒教。

  我们在许多特定的历史时期,可以看到儒者们对待《论语》的态度,也就如同其他宗教的教徒们对其圣书一样膜拜、敬畏、尊崇。解释到这种地步,我们应该可以明白了,《论语》到底是怎么样的一本书,是不是“永远是简单的”。它宣扬的是否为于丹教授所误读的快乐哲学?

  “论语”二字的第四种解释来自于大约生活于元代的何异孙,在他的《十一经问对》中,我们可读到:“《论语》有弟子记夫子之言者,有夫子答弟子问,有弟子自相答者,又有时人相言者,有臣对君问者,有师弟子对大夫之问者,皆所以讨论文义,故谓之《论语》。”这里的说法,是指《论语》的内容是讨论文义。这种说法,虽然存在已经很久,然而,却是少有人承认。在此,我们仅作保留。

  事实上,如果我们总体上来看,《论语》这一部书虽然并非是严格的著作,但它记录的是孔子的言谈,非常生动地给后世的中国人留下了一个鲜明的崇高形象,还包括了孔子的教育、行为、思考等方面。

  孔子提倡的教育方式是因才施教、循循善诱。从书中也可看出孔子对仁人君子的要求,如“仁”、“礼”、“乐”、“诗”。这个独特的教育者形象,有自己坚持的原则,有以天命为己任的高尚人格。

  附:历代注疏《论语》的本子不少,比较好的注本有:

  1三国时期魏国的玄学家何晏著的《论语集解》,是目前最古老的《论语》注本,它全帙 并存,是“十三经”中的第一个集注本。

  2南朝时期的梁皇侃著的《论语集解义疏》,皇侃以何晏一家之说的集解为主,对《论语》一书作了详尽的疏解,撰成《论语集解义疏》十卷。该书的特点主要是以老、庄来疏解《论语》。

  3较后的时代,对《论语》的注疏就众多了。值得参考的有宋代邢邴《论语注疏经解》、宋代朱熹《论语集解》、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

  4此外,现代学者杨伯峻撰有《论语译注》,最适合初学入门者,当然,也不失为研究者较好的参考资料。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