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醒来一杯水。经过一夜睡眠,通过呼吸、不显性出汗、排尿等会失去约500毫升水,清晨醒来,血液处于浓缩状态,应立即补水。空腹时喝水10分钟就被人吸收了,血黏度随之下降。
二是晨起一次药。人清醒后,交感神经会很快兴奋起来,要及时服当天的第一次药,以阻断交感神经兴奋。空腹服药,15分钟内就会起作用。
三是记住一句话。记住什么话呢?就是"老人要过慢生活"。起居、饮食、活动、上下楼、做事……一切都要慢一些,千万别着急。起床要"三个半分钟",白天要"三个半小时"。
金庸先生特别提倡慢生活,说他自己"性子很缓慢,不着急,做什么都是徐徐缓缓,最后也都做好了",结果是著作等身。一位国外政要,一次听汇报,勃然大怒,15分钟后胸痛倒地,5个小时后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牢记"三个半"--夜间下床"三个半",早中晚"三个半""三个半分钟"其实很简单,指的是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而是要在床上平卧半分钟;然后慢慢起来坐半分钟;再将双腿下垂在床沿边等半分钟,然后再站起来走动。
"三个半分钟"好记又好做,可有人却不知道。昨天还一块儿聊天呢,怎么夜里说死就死了呢?原来夜里起来上厕所动作太快了,突然起床,脑缺血,一下摔倒,有的颅骨摔碎,有的心脏骤停。
脑血栓、急性心梗、心性猝死经常发生在夜里。24小时动态心电检测显示,许多人白天心脏跳动很平稳,唯独夜间有几次大的波动并伴有心率失常、心肌缺血,大都发生在夜间起床上厕所时。这主要是由于体位的突然变化,造成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特别是50岁以后的人,交感神经调节速度慢,容易发生危险。
为预防夜间出问题,最简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到"三个半分钟"。经过这"三个半分钟",血压、心率得到充分调节,不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此时再下地,不花一分钱,却起到了药物起不到的预防作用,减少了许多夜间意外。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一个习惯,就是用闹钟把自己叫起来。这个闹钟一响,有时还不在枕边,就一下起来给关掉了。这个动作极危险,因为严格来说就没有遵循这个三步走。我们收过好些病人,就因为这样的动作,一翻身赶紧起床,眩晕,天旋地转,有的眼睛发黑,当时就摔下了。某医院有一个副主任医师,他值夜班,护士叫他说有事,赶快起来,他噌的一下就起来了,走得太猛,刚走到门口即摔下了,头颅着地,结果颅内出血成了植物人。
有一位老干部听了我的讲座,大哭起来。问他哭什么,他非常伤心地说:"唉,我就是两年前夜里上厕所起床快了点儿,猛了点儿,头晕,结果呢,第二天半身不遂,整整在床上躺了8个月,还长了褥疮,儿子也不孝顺了。我要是早听了这堂课,就不至于半身不遂了,早知道’三个半分钟’我哪儿至于受8个月的罪啊!"早中晚的"三个半",指的是"三个半小时"。
首先是早上起来活动半小时。打打太极拳,走走路,跑跑步,两三千米,或者进行其他运动,但要因人而异,运动适量。
其次是中午休息半小时。这是人体生物钟的需要。中午睡上半小时,使血压有了个低谷,可以保护心脏,而且下午看书、工作精力特别充沛。老年人更需要补充睡眠,因为老人睡得不早起得早,中午非常需要休息。每天坚持午睡半小时,冠心病的死亡率就会减少30%。
所以同志们要记住千万不要连续工作过长时间,一定要留一点休息的时间。曾经有一个副主任医师,为了参加一个国家级的会议赶几篇文章,忙得不得了,因为过分紧张,过分劳累,心脏病突发,结果趴在办公桌上死了,才42岁,非常可惜。再忙,也要该活动的时候活动,该休息的时候休息。
第三是晚上慢步行走半小时。活动后能够使老年人晚上睡得香,还能减少心肌梗死、高血压的发病率。
丈夫得了心脏病,妻子应该怎么办我们常常在门诊遇到男性患者就诊由妻子陪伴,妻子不断地向医生讲述她丈夫如何地不听劝告,不按时服药……而丈夫则显出了强忍和无奈,最后受不了了,说了一句:"行了,别唠叨了。"丈夫得了病,妻子着急是理所当然的,她的唠叨充满了爱。但自己要知道自己不仅是"妻管严",更是一剂良药。不要老绷着脸,阴沉沉的不见"晴天"。夫妻之间不仅是生活的知音,更是烦恼的消散剂,因此,妻子不要在丈夫面前唠叨他的病和不愉快的事,更不要在丈夫下班一进门就马上问他吃药了没有,有什么不舒服,并向他倾诉自己碰到的不顺心的事,应该进门后先多说一些轻松的话,适当的时候劝他不要太劳累,进行适量运动,了解医学常识,仔细观察病情,及时督促丈夫按时服药,定期门诊检查,夫妻共同进行户外活动,调整好心态,享受幸福的生活。
三个“一”最重要
洪昭光健康养生精华集
洪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