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节:第四章 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创意(2)


  很快,刘建国的空调销售额高达8000多万元。

  刘建国创办了长江空调配件厂。

  2000年9月,长江家电有限公司与长江空调配件厂合并,组建为浙江长江电子工业有限公司。不到4个月的时间,刘建国又自主研发了新型智能豆浆机,并利用“美的”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迅速将产品推向了市场。难怪刘建国称,他事业的风帆是借“美的”的好风而扬帆的。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曾经说过,做好“借”字文章,做好“联”字文章,借脑袋、借人才、借智慧、借资金,我觉得绝对是聪明的做法。经商创业,需要的资源太多了,资金、技术、人才、智慧等等,缺少哪个都不行。但是,很少有人在创业的时候能够拥有全部的资源,因此,向他人借力是经营的第一步。

  温州人语录:

  做好“借”字文章,做好“联”字文章,借脑袋、借人才、借智慧、借资金,我觉得绝对是聪明的做法。

  ——正泰集团董事长 南存辉

  做企业也要顺势而为,最重要的是追求一种和谐,和谐自然,那才是真正的美。

  ——挺宇集团总经理 潘佩聪

  2.模仿起家最快捷

  致富思维:

  穷人:做生意,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特色,没有特色怎么能够成功呢?

  温州人:刚开始,谁也不知道什么是市场需要的,我们只有模仿市场上流行的东西,然后对它进行一定的变化和改造,生意做起来就有把握了嘛!

  如果你刚开始做生意,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技术,你如何迈出第一步?

  温州人认为,模仿是最好的办法。

  说起模仿,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东施效颦”。

  春秋时期,美女西施因为心痛而皱眉头,这让西施更加楚楚动人,使人们更加喜欢西施。东施见状,便学着西施的样,整天皱着眉头,希望获得人们的喜爱。结果,却被人们贻笑了几千年。

  可见,在人们的眼中,模仿并不是一件好事。

  实际上,模仿是人学习的第一步。一个人从降生开始,就模仿着身边人的言行,在家里,父母是模仿的对象,在学校,老师是模仿的对象。在不断的模仿中,一个人才渐渐长大,从而了解到,一个人不仅要学习他人,更应该养成自己的风格。

  人类不仅喜欢模仿同伴,也喜欢模仿大自然中的万物。仿生学就是人类向大自然模仿的证明。可见,模仿不仅影响着一个人,还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有人说:“温州人善于模仿。”温州商人善用模仿之道,被称为“拿来主义的实践者”。小到纽扣、打火机,大到皮鞋、服装流水生产线,他们都能放开眼界,模仿学习。

  有人笑称:早些年,你今天在电视上看到外国时装周上那些最新潮的时装,用不了多久,在温州市场上就会出现极其相似的款式,并随之销售到全国各地。

  有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经说过,抓住成功者的重点彻底地模仿,也是一项成功的法则。温州人在创业的时候,就充分运用模仿他人的方式。他们的做法是:先委托国外的亲戚在服装节上以高价购得新产品,乘飞机带回温州,连夜拆开,从里子到面料,从领口到袖口,从口袋到门襟,一一解剖,然后将式样图交给大师傅做出样板,交给裁剪部门。

  温州眼镜业就是仿造兴起来的。

  温州远洋眼镜公司是一家集太阳镜技术研究、开发、经营为一体的公司,年销售额超过亿元,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当年就是由模仿起步的。

  1982年,当时还在一家蜜饯厂打工的叶子健,看到当时市场上的金丝眼镜特别流行。于是,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在市场上买了一副金丝眼镜。

  回到家后,叶子健将眼镜拆开,仔细查看各个部件,然后到各配件厂寻找生产相似的配件,再自己塑形装配,成型安置。就这样,叶子健终于弄出了100来副眼镜。

  叶子健怀着试试看的心理拿着这些眼镜到市场上去卖。谁知,3元钱一副的眼镜一下子就被客人都买走了。

  尝到甜头的叶子建立即辞掉了工作,叫上几个朋友开始大批量地生产眼镜。由于他的成本低,产品也渐渐走出模仿的框框,不断变化出花样,自主开发了1000多种产品,销量越来越旺,成为一家年产眼镜过2 400万副的大型企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春光把模仿称为是另一种创新。王春光认为,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温州人的许多创新都是从模仿他人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让温州人做一件产品,一开始他们模仿、“抄袭”、“复制”人家,到一定程度就开始创自己的名牌。很多温州人在外面经营的时候,观察市场、观察新的产品。一旦市场上有新产品,他们很快就开始制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