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争宠夺储(3)

  沉沙无故迹,

  灭灶有残痕。

  浪霞穿水净,

  峰雾抱莲昏。

  世途亟流易,

  人事殊今昔。

  长想眺前踪,

  抚躬聊自适。

  听着李承乾的朗诵,李世民大感意外,一时愣住了。

  李承乾所诵之诗,是李世民的得意之作《经破薛举战地》,他带着李承乾在扶风游猎时,告诉李承乾这是他曾大破薛举的地方,并即兴写诗一首,赐与李承乾。

  李世民以为,太子只会记得些俗艳的内宫诗文,早就把他这首《经破薛举战地》忘在了脑后。

  “太子殿下将皇上诗文倒背如流,可见胸中常存忠孝之念,实为可贺!’’魏征说道,向李承乾深施了一礼。

  李承乾连忙还礼,心中大为感动——

  此时父皇已嫌弃与我,众人皆知。魏征却当着父皇的面对我大加称赞,毫不势利。我若能袭大位,必拜魏征为首相,辅佐朝政。

  “乾儿能熟记朕之诗文,也属不易。”李世民勉强赞了一句,召来内侍太监,道,“且开内府,赐太子锦一千匹、钱二千贯。赐魏王锦二千匹、钱三千贯。”

  “皇上,臣有言上奏。”魏征陡然说道。

  “爱卿请讲。”李世民说道。

  “臣有一事不明。”魏征缓缓说道。

  “何事不明?”李世民问。

  “为何太子所得赐物,反少于藩王?”魏征问道。

  “这……,,李世民犹豫了一下,笑道,“朕赐物论功不论贵。诵史论难而诵诗文易,故朕赏魏王之物,多于太子。”

  “太子者,国之储君也。魏王者,臣也。臣如何与君论功?皇上之赐,不合礼法,外廷闻之,必致谣言流行,与皇上大为不利。臣恳求皇上以礼法为重,减赐魏王之物。”魏征说道。

  朕多赐魏王钱物,正是要外廷明白朕的用意,你魏征难道不知吗?李世民心中不快地想着,也只好做出“从谏如流”的样子,说着:“爱卿所言甚是。嗯,太子的赐物,须与魏王相等。”

  内侍太监答应一声,退到阁外。

  李承乾感激地望着魏征,眼中隐隐有泪光闪动。

  李泰望着魏征,脸上带着谦恭的笑意,心中却怒火大炽——

  我若当上了天子,立刻就把魏征你这老狗砍了,拖出去喂狗。

  “嗯。你们下去吧。”李世民有些扫兴地挥了挥手。

  李承乾、李泰向父亲行了一礼,躬身退了出去。

  魏征望了太子和魏王的背影一眼,心中大大松了一口气——

  他反对李世民“废长立幼”的想法,认为李世民此举只会给朝中带来混乱,对大唐社稷没有任何好处。但他又不想当面揭穿李世民的用意,以免李世民恼羞成怒之下,一意孤行。他只能抓住李世民“赐物不合礼法”的把柄,巧妙而坚决地表达了他的态度。

  “魏爱卿,‘立嫡以长’的礼法,为何人所立?”李世民问道。

  “立嫡以长”的礼法,乃周室所立。惜乎周幽王“废长立幼”,乱了礼法,致使周室衰微。不然,周室的国祚,只恐远远不止八百余年。”魏征说道。

  唉!说来说去,这老儿就是不肯改口。李世民大为失望,沮丧地走到阁窗前。

  窗外隐隐可以望见遥远的青山。

  “魏爱卿,你知道朕为何将此阁名之为‘思怀’吗?”李世民问。

  “微臣不知。”魏征答道。

  “你过来看看,就明白了。”李世民说道。

  “微臣遵旨。”魏征说着,走到了窗前。

  “你看到了吗?”李世民问。

  “微臣两眼昏花,什么也看不见。”魏征答道。

  “唉!那不是九螋山吗,你怎么就看不见呢?皇后去世,朕便建此高阁,日夕相望,以寄‘思怀,之情。”李世民说道。

  “原来皇上望的是九螋山啊。其实,微臣一过来便看见了九峻山。只是微臣以为皇上是在遥望献陵,‘思怀,太上皇……”

读书导航